五代十国战乱史闽国的开创者王审知?( 二 )


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温废唐自立,王审知得到消息后,立刻遣使去汴梁拜贺 。朱温对王审知都是诚实守信的生意人,在商场上混,就要讲一个信字 。王审知给他朱温多少,朱温就得还给王审知多少 。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四月,朱温下诏,正式封王审知为闽王 。王审知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大王 。
相对于杨行密百战取淮南,王审知取得福建的统治权略容易一些,但这并不能说明王审知能力差,毕竟福建较为僻远,不似淮南事关南北要害,牛人太多,仅孙儒就差点噎死杨行密 。福建虽然也受到唐末战乱的波及,但受波及程度不大,王审知利用相对平静的外部环境,开始着重内政建设,发展经济,招揽人才 。王审知知道江山来的不易,不敢放松懈怠,王审知在生活上没什么过高的要求,只是够家人吃喝就可以了,纵欲声色不是王审知该做的事情 。王审知是福建出了名的“铁公鸡”,别说其他人想从他身上拔毛难于上青天,就是别人劝王审知给自己提高点待遇都很难做到 。王审知穿衣服知道爱惜,有次裤子破了个大洞,换成中户人家也会想到再做条新的 。王审知却毫无惭色的用酒库麻布撕下一块补上,别人觉得太寒碜,堂堂闽王岂能穿不起新裤子?王审知却自以为乐 。有人送给王审知一个玻璃瓶子,在唐宋时玻璃是绝对的稀罕物,价值不菲 。王审知当场就把瓶子摔到地上:“治国安民,用此物何用?只能败坏勤俭之风 。”
在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底,王审知又下令造铁钱和铅钱,和铜钱并行境内 。王审知造铅铁钱的动机和湖南的马殷差不多,都是为了保护境内的经济发展,减少铜钱外流,同时也能带动福建经济的发展 。福建和吴越岭南一样,都不遗余力的发展海外贸易,“洋人”的钱不赚白不赚,阿拉伯以及波斯的商船穿梭于福建沿海 。
福建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是泉州,现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广州还是泉州有争议,但泉州的海外贸易在五代十国时期非常发达,是和广州齐名的南国两大贸易口岸 。王审知看到大把的钱落入自己的口袋,当然非常高兴 。人富裕了,就要学点文化,暴发户心态不足取 。历代成大事的人,身边没有几个智囊是绝对不行的,不能学项羽,放着范增、陈平而不用,最终惨死亡国 。王审知周边几个邻居都有一个强大的智力集团,给统治者提供决策服务 。王审知也不能落后,中原崩乱,那些世家子弟纷纷南逃,几个南方政权都收留不少这样的人才,甚至江陵的高季昌还得到一个进士梁震 。王审知收留的大牌也不少,唐昭宗时宰相王溥的儿子王惔、杨沂、徐寅、韩偓、归传懿、杨赞图、郑戬等人 。其中以韩偓名头最响,韩偓是晚唐五代著名的诗人,“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就是韩偓的名句 。这些人都是饱学之士,王审知用之不疑 。人才的浪费是世界上最大的浪费,治政治军治天下,说白了就是一个治人,会用人者得天下 。
王审知的嫡长子是王延翰,自然成了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但王审知的侄子(王审邽子)、泉州刺史王延彬对此不能不有点想法 。王延彬有本事不假,坐镇泉州十七年,把泉州治理的不错 。但王延彬总觉得自己名头不响,想弄个节度使当当,加上“神僧”浩源说什么泉州有王气,王延彬更加自负,派人走海路去汴梁,求封为泉州节度使 。但王审知耳朵长,消息走漏,王审知极不高兴:“泉州是福建重镇,刺史就是节度使,还走海路?不怕掉到海里喂鱼?”下令杀掉浩源,罢免王延彬,踢到府里软禁起来 。
王审知老老实实的做闽王,任他中原地覆天翻,谁当中原皇帝就给谁磕头 。侍臣不解,问王审知:“福建距中原山海之远,即使大王做皇帝,有谁又能把大王怎么着?”王审知大笑:“刘岩据弹丸之地都可以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能?只是当这样的皇帝没有什么意思,我宁当大国节度使,也不想当小国天子 。反正福建已尽入吾毂中 。”而且王审知也六十多岁的人了,时日不多,何苦为了虚假的名份再惹出事来?至于儿孙辈如何,王审知是管不到了 。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4年)十二月,割据福建近三十年的闽王王审知病死于福州,年六十四岁 。王审知做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位闽王,对福建的影响极为深远,在割据福建三十年间,发展经济、勤俭节约,在王审知主政期间,福建基本上没有发生重大战事,和钱鏐的吴越一样,是五代十国时难得的“世外桃源”,史称“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三十年间,一境晏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