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的命运: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 二 )


刘邦从平定陈豨的前线回京后,知道韩信己被吕后处死,便问吕后,韩信临死前还留下什么话没有?吕后答道,韩信说非常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话 。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准确地说出了当时刘邦的心情是“且喜且怜之” 。喜的是,吕后为自己除掉了一块一直犹豫不决、难以下手的心病,还不用自己承担杀戮功臣的恶名;怜的是,韩信毕竟曾与自己一同出生入死,为自己得天下立有大功,尽管当初对韩信“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是为了拢络韩信,多少有些作秀的成分,但,要是就此便说刘邦对韩信没有一点感情,那也是说不过去的 。因此,当刘邦闻知韩信的死讯后,心情非常复杂 。
其实,韩信之死,也是死于他复杂多变和自以为是的性格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始终没有摆正和老板的主从关系 。这在古代皇权至上的情况下,不死才怪呢?
有一幅对联形容韩信的一生,很贴切:“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 。”两妇人:一个是漂母(即在河边漂洗东西的妇女),在韩信饥寒交迫时,漂母曾经数十日施舍饭给韩信吃,活韩信一命 。韩信为楚王后,曾以千金报答漂母,也是知恩图报;另一个则是吕后,是她处死了韩信,韩信临死前十分懊悔,说:“悔不用蒯通之计,今日被一个小女子所计算,岂非天意?”可惜世上无后悔之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妇孺皆知,无需解释 。萧何对韩信的态度前后表现不一致,这不能怪他,前者,他是为大汉江山,也是为老板的事业网罗人才;后者,他还是为大汉江山,也还是为老板的利益消除隐患;于朋友有亏,于公德无碍,萧何很具备职业素质 。只是可惜了淮阴侯韩信,生时,百战百胜、所向披靡;死时,糊里糊涂、悔之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