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智商阅读短文( 三 )


1.第四段的开头一句中提到“这种本领”指的是什么,请用“______”在文章中画出 。(2分)
2.本文第二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容易训练、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 。(2分)

3.之所以蜜蜂排雷的“准确性高”,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个原因 。(2分)
(五)科学家们也疯狂
①科学家不仅是一群高智商的人,也是一群不要命的人 。
②1813年,化学家伯兰特,发现木炭具有解毒作用 。在那个对中毒基本束手无策的年代,这是个伟大的发现,但他的发现却受到科学界的质疑 。伯兰特为了证明他的发现,决定铤而走险——在法国科学院的众人面前,吞下了10倍致死剂量的马钱子碱(加了木炭的) 。结果,他痛苦地在地上滚来滚去 。大家目瞪口呆,却无计可施 。幸运的是,他挺过来了 。现在木炭已广泛地用于解碱系毒物以及防毒面具 。
③菲尔德医生觉得硝酸甘油对于神经和心脏疾病有帮助 。1858年,他喝了一点硝酸甘油,结果脸色发白,瘫倒在地,感觉脑子要爆炸,脉搏越来越弱,所幸,最终他挺了过来 。后来莫雷尔接过班,在尝试了四十多次服用硝酸甘油之后,成功地发现硝酸甘油能够扩张血管,并且掌握了剂量 。现在硝酸甘油成为了缓解心绞痛的标准药物 。
④鲍尔·海斯德是美国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学家 。他得知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被毒蛇咬死,决心研究出一种抗蛇毒的药 。他想患过天花的人,会产生免疫力,而让毒蛇咬后能不能也产生免疫力呢?从此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体,并逐渐加大剂量与毒性 。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场 。各种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种新的蛇毒,原来的抗毒物质便不能胜任,又要经受一种新的抗毒物质折磨 。他身上先后注射过28种蛇毒 。自身产生了抗毒性,眼镜王蛇、印度蓝蛇、澳洲虎蛇都咬过他,但每次他都从死神身边逃了回来 。蓝蛇的毒性极大,海斯德是世界上唯一被蓝蛇咬过还活着的人 。他一共被毒蛇咬过130次,每次都安然无恙 。海斯德对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质进行分析,试制出一些抗蛇毒的药物,已救治了数万名被毒蛇咬伤的人 。
⑤导管插入术现在已是一项普遍的医疗措施,但在上个世纪初期,在心脏中插入东西被认为是致命的 。1929年,德国医生韦尔纳·福斯曼开始尝试在临床上进行心导管检查的可能性,并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了人类首例心导管检查术 。在同事的协助下,福斯曼将一根导管从自己的左肘前静脉插入,借助荧光屏监视,将导管送入了右心房,并拍下了医学史上第一张心导管胸片 。从此拉开了人类心导管检查的序幕 。之后,他相继九次在自己身上进行右心导管术 。这种行为在他所在的医院引起了轰动,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强烈谴责,他被迫离开医院,并中断了工作 。但他的勇敢使他在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 。
⑥1979年4月,澳大利亚生物学家沃伦在一位胃炎病人的胃黏膜活体标本中,意外地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蓝线,他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了一种螺杆菌紧贴着胃上皮,并有规律地存在于黏膜细胞层的表面及黏液层下面 。沃伦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的发病可能有密切关系 。为了获得幽门螺旋杆菌引发胃炎的 证据,生物学家马歇尔和一位名叫莫里斯的医生,自愿进行人体试验 。1982年,他们在服食培养的细菌后,都得了胃炎 。结果马歇尔大病一场,莫里斯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才治好 。这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使螺杆菌引发胃炎的机理得以探明,沃伦和马歇尔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主席约兰·汉松感慨地说道:“今天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