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青岛崂山:学史力行办实事,服务群众提效能

封闭的玻璃窗拆掉了,服务窗口的高度也降低了……日前,青岛市崂山区中韩街道的葛女士带着孙女来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开放式的服务柜台加上无障碍的沟通交流,让她很顺利完成了问诊挂号。为给群众提供更好的就医服务,崂山区卫生服务中心把1.2米的服务窗口降到0.8米高,将18个窗口全部变成开放式柜台,消除患者“趴高台”、“隔空喊话”的情况,更近距离服务群众。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崂山区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化10项重点任务,落实5项措施,在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推出一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

社区|青岛崂山:学史力行办实事,服务群众提效能
文章插图

圆梦行动

社区|青岛崂山:学史力行办实事,服务群众提效能
文章插图

成立崂善行公益基金,搭建社会帮扶平台
点亮微心愿,成就大梦想
“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心愿,我又回到校园继续读书了,而且是自己喜欢的专业……”17岁的女孩袁梦高兴地说。
袁梦家住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因父母身体残疾,需人照料,初中毕业后没再继续求学。了解到小梦的实际情况后,崂山区民政部门携手社会公益组织,启动“微心愿”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组,按照“收集心愿——点亮心愿——圆梦行动——筑梦计划”模式,第一时间入户收集了袁梦的心愿“想要回学校上学、想要辆自行车、想去企业参观”后,项目组对接专业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协助她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及职业兴趣,并协助她进行了职业规划,做好回归学校的心理和知识的准备。
同时,项目组社工协助链接“护航联盟”中优势职业教育资源,在专业技术学习、人才培养等方面,为袁梦提供学业支持,为其开启绿色通道。
在完成心愿的基础上,围绕困境儿童生活、教育、学习、心理、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激励,调动困境儿童积极主动参与改变自己生活的动力,最终实现“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
截至目前,共走访200名困境儿童,收录600个微心愿,共提供435人次志愿服务,已认领“微心愿”326个,认领微心愿资金5.7万余元。
在此基础上,崂山区还联合社会力量成立崂善行公益基金,围绕困境人群的急难愁盼,启动“幸福小屋”微改造项目。公益基金通过凝聚政社联动合力、社会公益合力,协同专业的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精准帮扶,青岛银盛泰集团、兄弟公益、德馨公益等社会爱心力量积极参与,3个月内筹集公益基金近20万元。
项目针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困难人群的现实需求,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研究制定个性化的救助解决方案,通过厨房、卧室改造、马桶加装、门窗修缮,先后解决个性化救助20余例。

社区|青岛崂山:学史力行办实事,服务群众提效能
文章插图

城市街景

社区|青岛崂山:学史力行办实事,服务群众提效能
文章插图

城市街景
城市品质再提升,撑起群众满满“幸福感”
农贸市场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气度,连通着抚慰人心的“烟火气”。环境整洁明亮、过道宽敞干净、功能分区清晰、配套设施完善……作为青岛市今年首家完成升级改造的农贸市场,崂山区欢乐大家庭农贸市场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这菜市场比以前强多了,经营面积扩大了2000余平方米,新建1000余平方米的停车场,方便了周边20余万居民,在这买菜让人放心。”家住金岭新村的居民马育红深有感触地说。
在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崂山区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紧盯社区管理、违建治理、环境治理、交通秩序整治等重点难点任务,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开展“僵尸车”清理整治行动,共出动人员约437人次,搜查道路196条,清理“僵尸车”211辆;加快推进安置房、停车场(楼)建设及老旧小区改造、电梯加装等工作,改造6个老旧小区,涉及房屋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400余户;突出抓好88条道路的精细化提升,新打通6条未贯通道路;进一步做强“城市大脑”,实施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8大智慧工程;扎实推进重点河道生态整治、农村污水管网铺设及生态环境修复等工作,投资7600万元,将大河东社区原废旧虾池打造成占地17.5万平方米、集双拥文化特色与生态修复工程有机融合的开放式公益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