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枫林:俯首甘为孺子牛

清晨6点,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四楼办公室的灯光亮起,这是于枫林早起的第六天。正值开发方案编制关键节点,他的工作格外繁忙。
于枫林,准东采油厂勘探开发研究所开发方案室三级工程师,在地质工作的岗位上,他奉献了10年青春。
2011年,于枫林从东北石油大学毕业,放弃了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从东北长途跋涉5000多公里来到新疆油田公司彩南油田作业区工作。
一年的实习时间,从生产现场到联合站再到中心控制室,他走遍了作业区各基层单位,了解油气生产各个环节的主要工作。
实践让于枫林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2012年9月,在单位的支持下,他重回校园攻读硕士研究生,带着实习经历去学习研究,个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
2013年6月,一年基础课程结束,要回油田的于枫林却收到老师的挽留。
“枫林,留在学校任教吧,我给你申请指标,我们......”
“不行,老师,我一定得回去。”
面对优厚待遇和朋友的劝阻,于枫林怀着感恩之心毫不犹豫地重返油田。
2013年6月,他回到新疆油田公司彩南油田作业区研究所,跟随评价室研究人员接手储量计算工作。
储量计算工作需要了解勘探开发全过程,半年时间内要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形成图件等一系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数据及成果要上报国家储委,宏研究面、细节都不能出问题。
怀着“要干就干好”的念头,他收集了从油田勘探到评价再到开发的一系列资料,反复调整、优化储量参数,编制多媒体和成果报告,尽全力做到数据、图件真实反映地下油藏特征。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参与的《滴水泉油田滴20井区块侏罗系八道湾组油藏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获得了2014年新疆油田公司级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2013年11月,储量计算工作结束,他正式调入彩南油田作业区研究所方案室,主要从事老区的方案编制工作。
在开发阶段,老区方案编制需要油藏工程师根据其生产动态,分析数据揣摩变化原因进行调整。
储量计算的经历,让于枫林对油藏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编写方案时,也更容易上手。
2015年,他开始专攻彩009井区加密扩张开发方案编制。老区方案编制工作量大、难度大,从收集资料到汇总、分析数据,一年的时间里,十几次向上汇报,方案也需要不断修改完善。
“一早上没见到人,十二点去接水时,我看见他抱着空杯子就往办公室跑。”同事笑着回忆,“多半是该上报方案了,这家伙忙昏了头。”
他经常一忙就忙到深夜两三点,有时甚至五点睡八点起,周末还在想方案。在不断打磨方案的过程中,他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方式。
凌晨五点,于枫林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抱着头、皱着眉,嘴里念叨着“不对啊”,想着合理的布井间距140到170米到底多少合适就睡着了。
早上八点,他眼睛一睁,蹭地坐了起来。
“对,先参考邻区油藏的井距和生产效果!”
说话间,他人已坐在电脑前。前一天纠结的问题,第二天就茅塞顿开,这就是于枫林的“超能力”。
2016年6月,他患上胰腺肿瘤。突如其来的病痛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在长达半年的治疗后,他才慢慢挺过来。
2017年1月,他重回岗位,同事们都很惊讶:
“我见过他刚做完手术十几公分的伤口。”
“我见过他弓着背步履蹒跚的样子。”
“看到他死里逃生回来后仍认真工作,我又怎能不努力工作呢。”
于枫林却淡然地说:“革命哪有不牺牲的!身体恢复好了,就要赶紧回来,我的工作还需要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