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致敬“医废战士”!他们是北京离涉疫医废最近的人

导读
他们是涉疫区域里穿梭忙碌的“大白”,但不是医护,不是社工;他们离涉疫医疗废弃物最近,能亲手妥善打包、安全清运,是最大的欣慰;他们是环卫“医废战士”,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里,他们注定拥有姓名。
环卫“大白”进驻小区

环卫|致敬“医废战士”!他们是北京离涉疫医废最近的人
文章插图

昌平区天通苑北二区/北京交通广播采访人员拍摄
范吉庆,38岁,北京环卫集团昌平有限公司的一名环卫工人,参加工作19年。尽管超大社区如天通苑,但有多少居民、有多少处桶位,他都早已烂熟于心。
范吉庆:“小区里我都熟,我们现在服务的天通苑北2区,一共41栋楼6257户,243个单元,人口大约有16000人左右。前期进驻小区的时候,小区的垃圾桶点位全都是我走出来的,当时光走点就走了1小时20分钟。”

环卫|致敬“医废战士”!他们是北京离涉疫医废最近的人
文章插图

昌平区天通苑北二区/北京交通广播采访人员拍摄
11月1日,昌平环卫接到紧急任务,迅速成立“应急环卫保障突击队”。第二天,范吉庆和17名队员正式进驻疫情封控小区天通苑北二区。
范吉庆:“因为是应急保障,所以进来之后肯定是先干活!小区是四个门,当时南门里面有一处换防护服的点位,小区里边有几个帐篷也是保障住人的集中点位。进驻之后,我作为带头人,安排人员值守、巡检,把医疗废弃物整理、装箱。应急条件没那么好,进驻之初,我们的帐篷甚至还漏着水,但能克服。”

环卫|致敬“医废战士”!他们是北京离涉疫医废最近的人
文章插图

范吉庆与队友配合收集小区内涉疫医废/北京环卫集团供图
“10号楼黄色垃圾袋要10个,对吧?收到!我安排人过去给您送过去......” 11月18日一早,已经进驻天通苑北二区16天的范吉庆又开始了一天的战斗。

环卫|致敬“医废战士”!他们是北京离涉疫医废最近的人
文章插图

涉疫医废专用收集物资/北京交通广播采访人员拍摄
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1点半,他们每天工作15~17个小时。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近2000名保障人员产生的涉疫医疗废弃物,他们随有随清,最多的一天收集了700公斤涉疫医废。
范吉庆:“早晨起来6:30左右,我们就开始做准备工作,把防护物资准备好。早上7:30到8:40,中午12:00到12:30,晚上5:40到6:00、7:40到8:00、10:00到10:30,是各类保障人员交接班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因为居民做核酸检测是在单元门口做,所以我们的队员会对小区里、单元门口循环巡视消杀,有专人用专用的捡拾夹,把废弃的防护服等收装进医疗废弃物的黄色塑料袋里,随后封袋、消杀,装箱封箱、消杀,最后装车之后再对作业地面全面消杀。少喝水,实在渴了就含一口水,润润嗓子就行了,这防护服不能老脱,减少浪费。”

环卫|致敬“医废战士”!他们是北京离涉疫医废最近的人
文章插图

涉疫医废收集完毕装箱封箱/北京环卫集团供图
涉疫医疗废弃物比普通垃圾更多一分风险。经过这半个多月,范吉庆和他的同事们早已练就“火眼金睛”,绝不放过一根废棉签、一副废手套。
范吉庆:“医疗垃圾,包括我身上穿的这一套防护手套、防护服、脚套、面罩、口罩、护目镜等以及工作人员就餐产生的餐盒餐具,都属于涉疫垃圾。而且,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个别棉签遗撒,这都是很危险的。我们在单元门口巡视的时候,见着这些遗撒小点就会立即捡拾消杀,确保没有二次污染。”

环卫|致敬“医废战士”!他们是北京离涉疫医废最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