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奔|只要母亲在,我就是个孩子,每天可以喊声“妈……”阜阳这对兄弟的话,让人泪奔!

“俺妈,我回来了……”
“俺妈,换尿不湿了……”
“俺妈,我疼你不?”
“俺妈,俺妈……”
母亲瘫痪在床近20年,最近3年,病情加重,进食靠鼻饲,颍上县南照镇门楼村的张俊标、张俊飞兄弟俩一直精心照料。
亲朋好友劝他们放弃,兄弟俩却说:”每天回到家,到母亲的床前,拉拉她的手,摸摸她的脸,喊一声‘妈’,就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
母亲瘫痪,兄弟俩悉心照料“奶粉的温度要刚刚好,注射器推进速度也要刚刚好”
冬日早晨6点,天色还未彻底放明。颍上县南照镇门楼村沉浸在一片宁静中。
“妈,妈,俺妈,我去养殖场喂鸡去了!”随着49岁的张俊飞一连串的呼喊,农家院落的宁静被打破。
张俊飞的二哥张俊标听到动静,拎着棉袄打开房门,向母亲李荣英的房间走去。
看了看房间里的温度计,张俊标掀开母亲的被子,开始给她换尿不湿和尿片,然后拿起棉签和药物,清理母亲身上的褥疮。
棉签是自制的,上面的脱脂棉与普通棉签相比大了几倍。
张俊标麻利地蘸了一下碘伏,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伤口,然后把药物敷上去,再盖上纱布,用医用胶带固定好。
李荣英身上的褥疮,伤口像一元硬币那么大,新生的肌肉组织红红的,采访人员看着头皮发麻,鼻子里还闻到一种怪怪的味道,喉咙里忍不住泛酸。
张俊标不为所动,快速做完这一切,帮母亲盖好被子,然后消毒、洗手,再用热毛巾给母亲擦脸、擦手。
“妈,饿了吧?咱们先喝点水再吃饭。”看着母亲的眼珠动了几下,张俊标趴在她耳边小声地说道。

泪奔|只要母亲在,我就是个孩子,每天可以喊声“妈……”阜阳这对兄弟的话,让人泪奔!
文章插图

随即,他端起凉好的白开水,试了试水温,一点点滴进母亲嘴里。
张俊标告诉采访人员,母亲今年77岁,大约20年前,因为大面积脑出血瘫痪在床,2018年病情加重,几乎丧失了吞咽功能。
为了维持生命,医生通过鼻腔将胃管插进母亲的食道,每天用注射器将稀释的奶粉推进胃里。
由于食物和水不经过口腔,母亲的嘴易干,每天要清理口中分泌的黏液,然后用滴管吸水,滴进嘴里润湿。
水“喝”完了,奶粉也已稀释完毕,并达到合适的温度,张俊标将其抽进注射器里,然后接上胃管,一点点推进母亲肚子里。
“奶粉的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温度高了容易烫伤食道,温度低了容易拉肚子。注射器推进的速度也不能太快,否则她容易胀肚子,会很难受。”就这样,李荣英这顿饭“吃”了半个多小时。

泪奔|只要母亲在,我就是个孩子,每天可以喊声“妈……”阜阳这对兄弟的话,让人泪奔!
文章插图

“俺妈,吃饭了!”
待到张俊标收拾好母亲的“餐具”,张俊飞已从养殖场返回。兄弟二人坐在母亲房里,一边吃早饭,一边唠着家常。
听到高兴处,李荣英的眼睛会向两个儿子身上瞟。
哥哥照料母亲,弟弟挣钱养家“二哥膝前行孝,我们夫妻二人得解除他的后顾之忧”
这样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张俊标、张俊飞兄弟都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不到20岁就外出打工。
母亲瘫痪时,他们的孩子还小,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顿期。为了生计、孩子的学费以及母亲的医药费等,他们把照顾母亲的重任交给了父亲,又在村里找了一位护工帮衬,“每天工资100元。”
后来,张俊标的婚姻出现变故,工作也不如意。二人商量后,张俊标干脆放弃外地的工作,回家照顾母亲,“母亲吃喝拉撒全在床上,护工实在难寻。”
张俊飞夫妇则继续留在外地打工,挣钱养家。

泪奔|只要母亲在,我就是个孩子,每天可以喊声“妈……”阜阳这对兄弟的话,让人泪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