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价值|继北斗之后,中国斥资200亿打造的鸿雁星座,究竟有何战略价值?

信息获取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的体现,而要提到信息获取能力,则不得不提到北斗,自2020年7月31日北斗导航系统推出之后,GPS的使用率正在慢慢下降,就在北斗使用的这段时间,我国又斥资200亿打造鸿雁星座系统,已经拥有北斗为何又要建设鸿雁系统呢?鸿雁星座的出现又有何战略价值?关注国际动态,分析事实真相!欢迎收看本期外海分析局,我是海哥!


战略价值|继北斗之后,中国斥资200亿打造的鸿雁星座,究竟有何战略价值?
文章插图

北斗导航系统的优劣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我国北斗系统推出之前,世界仅有美国的GPS,与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伴随着北斗的出现,除了能让我们用上自己生产的导航系统以外,对我国的信息安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北斗已经得到卫星导航委员会的认可,这是我国综合实力又上一层的体现之一。
虽然北斗系统比前两个系统推出要晚,但也并不是没有好处,由于技术后发的优势,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了其他导航所不具备的先进技术,截止2020年7月,北斗卫星的数量已经达到55颗,已经实现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它的出现也是我国未来信息化网络最重要的一环。


战略价值|继北斗之后,中国斥资200亿打造的鸿雁星座,究竟有何战略价值?
文章插图

目前已经有137个国家与我国的北斗系统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在国际中的市场将会不断扩大,这也说明北斗有能力与美国GPS导航系统争夺全球份额,更代表着在某些技术方面,我国已经打破了欧美国家的垄断地位,毫不夸张的说,北斗系统推动了我国未来整体的发展,从以上的了解来看,都是北斗的优势,那么北斗的劣势在哪呢?
事实上北斗系统只是我国航空信息体系的一个基础,现在北斗主要服务的领域是军用交通,气象预测以及通信等民用领域,由于北斗推出的时间并不长,在未来的智能领域方面提供的服务,并不能做到完美兼容,所以这便是北斗的劣势,这也是我国提出鸿雁星座系统原因之根本。


战略价值|继北斗之后,中国斥资200亿打造的鸿雁星座,究竟有何战略价值?
文章插图

鸿雁星座与北斗导航互补鸿雁星座导航系统的出现,是为了北斗系统进行进一步完善,我们不得不说的是,它可不仅仅起到卫星导航方面的作用,该计划是中国航天科技公司在2016年提议的,目的是在太空中建立300颗以上的低轨卫星,组成完成的数据服务系统。
鸿雁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内综合信息交互服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具备全时段的双向通讯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鸿雁星座与北斗系统的互补之下,更代表着在未来智能化的时代中,拥有着巨大的潜力,把已经普及全球的GPS踢下台也不是没有可能。


战略价值|继北斗之后,中国斥资200亿打造的鸿雁星座,究竟有何战略价值?
文章插图

其实我国在2018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第一颗鸿雁星座的卫星,并且顺利进入了预设轨道,如果计划进展比较顺利的话,可能会在2023年完成建设,而这也仅仅只是中国卫星系统完善的开始,更彰显出我国完成未来信息化交互系统的决心。
其实我国对于鸿雁星座的建设是十分重视的,仅仅第一期的投资就已经超过了200亿人民币,虽然我国财政充裕,但是像这样的投入还是比较少见的。
在此前提之下我们要知道,国家在之后还会投入更多资金,来完成鸿雁系统的建设工作,相信我们最近都听说过,目前国内正在频繁的建设信息化的基站,为鸿雁系统的建设提前布局,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之下,我们大概可以看出鸿雁星座未来的路,是无比的宽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