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独葬之谜:高规格的国葬表示大贡献( 二 )


几年后,安国君继位为秦王,这就是秦孝文王 。很不幸,孝文王为王不到一年,正式即位刚刚三天就死了 。子楚继位为秦王,这就是庄襄王 。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太后,同时尊生母夏姬为太后,称夏太后 。这个夏姬尽管被称为太后,又是秦王的生母,但从王室礼制传统来说,华阳夫人既是孝文王的正室夫人,又是庄襄王的法理母亲,夏姬活着可以是太后,死了却不能成为“先王后”,不能享受正室待遇,也就是说,不管早死晚死,地下那个“正位”只属于华阳夫人 。不管是夏太后自己要守在丈夫和儿子中间,还是秦王室给她找了这么一个理由,都是一种最佳的处理方式 。
网络配图
如果说夏太后是因为地位尴尬而独葬,那么,孝庄太后独葬确是因为地位的崇高需要独葬 。皇太极死的时候并没有继承人,为此,八旗诸王为争夺皇位闹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其中呼声最高的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妥协的结果是孝庄的儿子福临继承父位当了皇帝,多尔衮当了摄政王 。据说这个方案是多尔衮提出来的,实际策划者确实孝庄 。入关后,福临被称为顺治皇帝 。然而,这个皇帝多少有点儿不大着调,恋色崇佛,和政治上的盟友蒙古族关系也处理的不太好,最后又年纪轻轻的染上天花病死了 。他的儿子康熙帝继位的时候仅仅八岁 。康熙帝后来能够成为清朝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可以说是与孝庄指定、教育、扶持和辅佐分不开的 。可以说,孝庄辅佐了三代帝王,扶立了两位皇帝,又是两位皇帝的老师 。尤其是康熙皇帝,孝庄既是他的奶奶,又是他的老师,同时还是他的依靠和主心骨 。对于这样一个人,康熙对她的感情和思念不是一般人能够感受到的 。三十五年间,康熙能够二十六次祭谒暂奉安殿,不是一个皇帝的做作,确实是感情的真实流露 。他不把孝庄埋于地下,虽说有一点儿无奈,但更多的是一种不舍 。他没有把孝庄葬到沈阳皇陵,为的就是方便自己对奶奶这份感情的表达 。
雍正皇帝将孝庄埋葬了,他为父亲、为清王朝解决了一个大问题,他确立了孝庄在清王朝的崇高地位,将她独葬一陵;他把这个陵墓称之为昭西陵,没有与丈夫合葬的孝庄,仍然和丈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个加了一个“西”字的陵墓仍然是昭陵 。如果说后代人会比我们聪明,那么,前代人也会给我们留下启示 。如果我们能够借鉴前代,同时又给后代留下一些东西,那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