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简陋皮甲就能征战欧亚大陆,揭秘蒙古皮甲真实面貌( 二 )


罗圈甲的历史十分悠久,材料也各异 。早在亚述帝国时期,圈式亚麻甲就曾经作为精锐部队的装束存在过 。在蒙古,罗圈甲以双层革作为主要原材料 。根据宋代史书的记载,罗圈甲有大多是皮革制成的 。制作似乎也比较复杂 。这种甲的主要材料是数量可观的专用皮条,蒙古匠人会用树脂把他们粘连成弯曲的形状,而后用皮绳连接这些弯曲的复合皮甲 。皮革有三四层或者六层两种记载,这种固定分层铠甲的方式和日本的“大铠”也有类似的地方 。
连接在一起的圈条,防护性能更好,还可以随着身体运动伸缩,随身性也很好,和皮条甲一样,其可以在捆扎时搭配更为坚固的甲片,进而升级为更强大的铠甲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蒙古帝国整合了国内的工匠和作坊,并聘用来自中国北方割据政权的工匠以提高生产力 。罗圈甲得以迅速的投入量产和装备部队,奠定了蒙古帝国“马踏欧亚”的基础 。
需要指出的是,蒙古军队虽然不断通过掠夺占领区的铠甲和工匠来为自己所用,但他们也并不是对于新技术不屑一顾的 。他们相当善于融合不同地区的技术 。蒙古帝国在占据了中原和中亚的钢铁冶炼产地后,开始有组织的改良自己的铠甲制造和供应系统,罗圈甲逐渐发展为柳叶甲、有铁罗圈甲等 。铁罗圈甲的内层和原始的罗圈甲一样用牛皮制成,外层则被改为铁网甲或类似于扎甲的铁片,“甲片相连如鳞,箭不能穿”,制作极为精巧 。由于融入了中亚民族的皮革鞣制技术,其皮甲的强韧性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对于长弓强弩和大多数长矛都有很好的防御效果 。这也是蒙古帝国在不少地区的统治能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重要原因 。
即便在蒙古帝国大量装备铁甲后,凭借着轻量化和易于维护的特性,皮甲依然在蒙古帝国及其裂解出的各个汗国中被广泛使用,直到各个汗国彻底覆灭;而其皮甲的部分特性还被蒙古铁甲、以及各个之前被蒙古征服的地区新生的武装力量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