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辈出的北宋,为什么积贫积弱,一直被欺负?( 二 )


从此以后 , 这“退一个养一群”的坑爹工资制度 , 就成了北宋的传统 。发展到宋神宗年间时 , 单是汴京城里 , 啥事不干却享受朝廷厚养的高官 , 就已有数百人之多 。“富宋”的财政收入 , 基本用来填这坑 。
填到北宋亡国前夜的宋徽宗年间 , 这“坑”更是越发填不满 。照着北宋淮南转运使张根的叫苦说:淮南每年上交朝廷的三亿文财政 , 居然连养活洛阳城的那些退休老臣都不够 。背着这么多“名臣”负担的北宋 , 半壁山河沦陷 , 自然毫无悬念 。
换句话说 , 北宋就是被那么多白吃国家财政的人 , 活活吃到死的 。
三:靠“气节”来博出位
宋朝“名臣”们的一大美德 , 就是气节刚正 , 各种直言进谏的慷慨场面 , 千年来一直被当做美谈 。
但宋代同样也少不了另一类“戏精” , 比如宋仁宗年间的名相夏竦 。
这位夏竦大人 , 早在宋真宗年间 , 就以气节出名 。当时宋真宗沉迷修道 , 夏竦愤然站出来大骂 , 连迎合宋真宗的宰相丁谓 , 都被他骂的狗血淋头 , 俨然一副正人君子派头 。
可当宋真宗连连表扬夏竦的骨气 , 并把夏竦提拔成“玉清昭应宫判官”后 。一身正气的夏竦 , 这下骤然变脸 , 玩命为宋真宗的“修道大业”奔忙 。还喜滋滋的当着群臣的面 , 给宋真宗瞎掰“神仙下凡”的盛况 。前后反差如此鲜明 , 直叫大家辣眼睛 。
当然夏竦能称为“名臣” , 也不止是这博出位的本事 , 从宋真宗到宋仁宗的宦海生涯里 , 他的建树也一直不少 。但对夏竦赏识有加的宋仁宗 , 却把防御西夏的重任也交给了他 。军事才能为零且喜好瞎指挥的夏竦 , 这下被西夏花样吊打 , 活活上演了好水川惨败 。再有气节 , 打仗这技术活也是不灵 。
但别看夏竦打仗不灵 , 后来宋仁宗推行“庆历新政” , 重用范仲淹等名臣 , 眼睛喷火的夏竦 , 愤然编出了“范仲淹要拥立新帝”的谣言 , 并迅速流传京城 。害得正为大宋呕心沥血的范仲淹 , 黯然贬官而去 。如此“谋略”要用在战场上 , 也不会被西夏打这么惨 。
北宋一百年来 , 除了少数实干家外 , 绝大多数的北宋“名相”们 , 心思都用在了与夏竦类似方向 。如此大宋 , 怎能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