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人士路振飞生平简介,历史记载( 三 )


今天福建、江苏一带留有几处路振飞的石刻 。比如:福建东山岛风动石上有路振飞题刻的“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瑸、陈士”,落款为“永历戊子秋广平路振飞题” 。近年在福建厦门也发现刻有 “海天高隐”四个大字的石碑,落款为“戊子秋大学士路振飞为明处士吴超晦题” 。再如明朝江苏常熟人、曾任开封府知府的鱼侃被人誉为耿直刚正可比包公,崇祯年间路振飞曾前去鱼侃墓致祭,为他立了“第一清官鱼侃”的石碑 。
现今,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龙头山葑山禅寺内尚存有纪念路振飞石碑,一碑名《明路文贞公传》,乃光绪五年江苏候补知府知太湖厅事长白桂昌书;另一碑乃光绪七年其九世孙为纪念其而立(内容见后) 。
九世祖文贞公为前明文渊阁大学士,忘身殉国,终于江苏之太湖洞庭东山 。山人感公忠义,为营墓于山之法海坞,建祠于葑山之阳;春秋致祭,至今不衰;而为之裔者转莫悉,公所终之地,其抱疚复何言 。念修少时,先君子尝诏之曰:『文贞公自遭明季播迁,不知所终,迄今已二百余年,更难查访;然公之忠义终不至葬地无闻,而我后人亦终不容以代远年湮而忽之』 。念修佩之不敢忘 。岁丙子试北闱,晤吴人之应试者能言公保障湖山事,然犹未敢谓即终于斯也 。去年冬,邑尊季唐虞公传谕以奉,到江苏太湖理民府,桂移文查公后裔,始备悉公祠墓所在,盖桂公莅任太湖,即访公事迹,修祠墓勒碑石,欲得公后人而付之,故不惮远求于数千里外 。念修等奉谕即驰赴洞庭,瞻拜祠墓,谒桂公而谢之,盖感泣之情有不能言喻者 。呜呼,公大节炳若日星,既得诸前哲表彰于二百数十年之前,复得贤太守维持于二百数十年之后,不可谓非山灵之呵护,亦公之忠义有以致之也 。念修等去公已九世,曲邑去洞庭又数千里,而能得公所终之地,夫又岂此生,意计所能料,虽然非桂公心仪先达,念及后人则东山之爼豆纵可常新,而北地之支流终多抱憾 。呜呼,如桂公者能多得哉 。爰记其事,勒石祠旁,以志感佩 。同知衔江苏补用知县仁和刘葆宸书 光绪七年岁次辛巳仲夏之月 榖旦 直隶广平府曲周县裔孙念修、世琛、紫电、自起敬立 金匮周秉锠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