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前四大须生是哪四个人?他们的简介及艺术成就( 二 )


前四大须生-言菊朋
言菊朋(1890--1942),名锡,蒙族 。初为票友 。1923年,与梅兰芳到上海演出,赢得喝彩,正式"下海" 。师承谭鑫培,更注意音律和四声调值,形成婉转跌宕的"言派"唱腔 。也与程砚秋、尚小云、杨小楼有过合作 。晚年体弱,死于贫病交加 。
言菊朋曾在清廷任职,由业余爱好转为专业演员 。他注重音律,讲究以字求腔,于细腻中寄深情,创立婉转清幽的"言派" 。他擅演《让徐州》、《卧龙吊孝》、《汾河湾》等剧目 。其子言少朋继承了他的艺术风格 。
前、后四大须生-马连良经久不衰
马连良(1901--1966),字温如,北京人,回族 。幼年在"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学习基本功 。9岁登台 。1922年与荀慧生合演《宝莲灯》、《打渔杀家》 。1927年自组"春福社"(后改名"扶风社"),解放后回国,以嗓音柔静、韵味饱满著称 。
马连良的唱腔委婉洒脱,念白吐字清晰,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 。马连良的嗓音甜净醇美,善用鼻腔共鸣,晚年又向苍劲醇厚方面发展 。对于气口、音量甚至音色都有较高的驾驭能力,演唱从容舒展 。唱腔新颖细腻,流畅华美,大段成套唱腔固然饱满酣畅,而小段唱腔或零散唱句同样推敲打磨,愈见精彩,决不草率从事 。
马连良初学武生后改老生,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他采众家之长,却决不停留在摹学具体演唱技艺的水平上,使一腔一字,一招一式,都显示出自己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创制了清新柔润、潇洒俊逸的"马派" 。他虽比余、高、言晚生十年,但"红"的时间长,跻身"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之列,历久不衰 。他一生主持或参与了许多剧目的整理和改编、移植工作,成功塑造了诸葛亮、乔玄、程婴等艺术形象 。晚年时还参加了现代戏的排练和演出 。不幸在1966年受迫害致死 。
代表剧目有《甘露寺》《借东风》《十老安刘》《清官册》《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等 。
他的弟子和传人有言少朋、周啸天、王和霖、梁益鸣、迟金声、张学津、冯志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