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霸皇子养成:早晨4点上学一年歇6天半( 二 )


皇子们的老师是有级别的,最高等级就是刚才提到的“总师傅”,这就有点类似于学校的教务主任 。其下有若干名师傅,这就是各大主科老师 。这些师傅所教授的内容基本都是汉文化中的儒学经典 。而满文则是由次一等级的“谙达”来教授 。除了满文谙达还有蒙古文谙达 。蒙古语和汉语都得算是皇子们的“外语”了 。但由于受汉文化影响太深,他们对于汉语的学习甚至要比满语还重视 。相比之下,教授满语的谙达比蒙古语谙达有明显的学科优势,谙达们的待遇也不一样——蒙古语谙达必须站着讲,满语谙达则可以坐着讲,毕竟满语对皇子们来说也是母语啊 。
皇子们一天的正课是从体育课开始的,授课者是专门负责教习拉弓射箭的 “谙达”,称为“伯哩谙达” 。这拉弓射箭可是满族最为传统的运动项目,顺治年间在紫禁城寸土寸金的地方兴建了一座“箭亭”,以提醒满族子孙不忘习武之根本,可见清朝皇室对其之重视 。
网络配图
体育课后是蒙语课 。清代由于和蒙古各部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甚至满文的创制都直接参考了蒙古文,清代很多后妃也都是蒙古族人,因此蒙语在宫中有语言环境,而且每年皇室和蒙古王公都会聚会,皇子们也能够有机会参与,因此可以经常练习蒙语 。而这恰恰是我们现在英语教学所缺失的:孩子们除了课堂上的四十分钟,生活中基本没有语言环境 。故而得不到实践,学生学习吃力在所难免 。
蒙语课之后便是母语满语的学习了 。清代的满语教学注重语言本身以及翻译 。满语大多是皇帝和家人或者族人交流时使用 。所以现在看的清宫戏,真要是还原本色,估计95%以上的内容观众是看不懂的,连后妃是夸皇上还是骂皇上都弄不明白 。每天皇子们学习满语的时间也不算长,大概在一个小时左右,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超级大主科——汉语的天下了 。
清代汉语的教学和今天不太一样,上书房的课程分得特别详细:在结束了前面谈到的学习之后,皇子们会吃早餐稍事休息 。之后上午的汉语课程基本上就是温习前面所学和讲一讲当天的内容,午饭过后则是习字,念古文,念诗等等 。基本上要到每天下午四点钟左右所有的皇子们才可以放学 。有意思的是有的老师也会将个别生单独留下辅导 。
皇帝叮嘱老师严管皇子
在清代,皇子们一般都对自己的老师崇敬有加 。而作为家长的皇帝,也为皇子们起到了非常好的垂范作用,真正做到了尊师重教 。雍正元年设立上书房时,雍正给侍从们下旨说:“给老师们准备桌椅,课本和笔墨纸砚都摆放在桌子上 。皇子们给老师们行礼的时候,你们要劝他们接受,如果实在不肯接受,那就让皇子们对着老师的座椅作揖,这样皇子们才知道尊敬老师的重要,而他们也能尽心竭力地给他们上课 。至于老师们的饭菜,你们也要精心准备 。”乾隆元年乾隆皇帝在给皇子们选完师傅之后也对师傅们说:“高尚情操的陶冶,必定要从青少年抓起的,你们可以尽心竭力地去教,如果有个别不听话的,该严厉就得严厉 。自古都是严有益宽受损,这些道理皇子们长大就明白了 。”这多像现在家长们的口吻 。说明从古至今,无论帝王还是普通百姓,都是望子成龙心切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值得一提的是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以及咸丰皇帝的老师杜受田 。朱珪为人正直,是清代有名的清官 。嘉庆皇帝对他的评价是: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 。这后半句比较好理解,前半句指的是这位朱师傅四十多岁时原配夫人去世 。由于夫妻二人感情非常好,他后面三十多年中没有再娶 。朱珪去世后,嘉庆皇帝连着下了三道圣旨,主持了老师祭奠及安葬的事宜 。并亲自前往老师家里吊唁 。可是朱老师家里真是太寒酸,以至大门太矮,皇帝的御轿无法进入 。嘉庆皇帝只能走下轿子步行入内祭奠,可见他们的师生情谊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