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是杨令公的长子,为什么却被称为杨六郎?( 三 )


河北《南皮县志》还记载了“杨六郎摆牦牛阵”的奇事 。一次 , 杨延昭为抵御来犯的辽军 , 秘密派人收购了一万多头牦牛 。其后 , 他又下令扎了无数穿戴辽兵服装的草人 , 草人腹中装上饲料 , 然后引诱牦牛用牛角上所绑之刀挑开草人腹部吃料 。如此训练百余日 , 众牦牛见到穿辽兵服装的人便猛用角挑 。杨延昭觉得时机成熟 , 便下令将牛饿上三天三夜 , 然后派人去辽营挑战 。待辽兵追来 , 将万牛放出 , 牦牛冲入敌阵 , 见人就挑 , 辽兵死伤无数 , 宋军大获全胜 。此阵得名“牦牛阵” 。据说杨六郎用牦牛阵抵御辽兵的地点在南皮县的凤翔乡万牛张村 。1958年时 , 当地人曾在村前挖出喂牛的石槽、锅台、饮牛大缸等物 。
景德二年(1005年) , 杨延昭升任莫州防御使 , 并出任保州知州兼沿边都巡检使 , 后又任高阳关路副都部署 , 主持河北一线的边防 。杨延昭从此成为河北前沿的总帅 , 统兵数万 , 防守天津至太行山下一线的边防 。高阳关、益津关、瓦桥关是河北边防的重要关口(至今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中仍有“杨六郎把守三关口”的词句) , 都在杨延昭的管区之内 。他屡次打败了辽兵的骚扰 。
杨延昭不但智勇善战 , 而且能与士卒同甘苦 。他“不问家事” , 不仅将所得的薪俸都犒赏了部下 , 而且遇敌必身先士卒而不居功 , 深受士卒爱戴 。杨延昭前后守卫边境20多年 , 1014年正月初七 , 他在边疆要塞去世 , 卒年57岁 。杨延昭镇守河北边防十五六年期间 , 辽兵侵扰较少 , 老百姓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 。故此 , 老百姓十分爱戴他 。当杨延昭的灵柩运离时 , 送行的人民“多望棺而泣” , 就连敌方辽国人也举哀致敬 。民间相信他是“六郎星”重返天庭 , 因此立祠纪念他 。
史载杨延昭有三个儿子: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 。最有名的是杨文广 , 他同祖父和父亲一样 , 有超常的军事谋略与才能 。但因为朝廷对辽采取软弱国策 , 他的才能无法得到施展 。后来杨文广终于有机会镇守宋辽边关 , 到任后他日夜厉兵秣马 , 时刻准备收复幽燕 , 并不断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 。可惜的是 , 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 , 杨文广就病死在任上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