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二 )


竹添进一郎并未在政变后立刻返回日本 , 而是躲在仁川日本租界的领事馆里 。竹添在向日本政府报告政变情况后 , 一面处理抚恤死伤者等事宜 , 一面应付朝鲜外务督办(督辨交涉通商事务)赵秉镐的抗议 , 与之以照会形式往复 , 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12月13日 , 日本政府接到了竹添进一郎的报告 , 先派参事院议官井上毅赴朝鲜调查情况 , 然后对国内宣传中国和朝鲜无故损害日本的权益和尊严 , 将政变的责任全部推到中国和朝鲜身上 。于是日本朝野为之愤怒 , 一些右翼团体组织许多日本学生在东京上野公园举行"清国膺惩大会" , 并且游行示威抗议中国的"暴行" , 骂中国人为"豚尾"、朝鲜人为"韩奴" 。一些日本人甚至组织义勇军 , 要求日本和法国联合进攻中国 。除了《朝野新闻》外 , 大部分日本舆论都主张强硬政策 , 其中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撰文表示若无法和平解决 , 日本必须"断然诉诸武力、迅速结局" , 并判断在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这次战争将会以日本获胜、"永远被尊为东方的盟主"结束 。
不过 , 日本政府并没有被民间的亢奋情绪所左右 , 最终采取了和平解决的方针 。除了自知理亏外 , 最重要的因素是当时日本尚不具备与清朝决战的实力 , 也没有财力去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 , 再加上当时中法战争正在进行中 , 若中日开战则可能导致渔翁得利 , 使日本极为重视的台湾落入法国手中 。当时 , 日本政府中主导朝鲜事务的是外务卿井上馨和宫内卿伊藤博文 , 他们都出身长州藩 , 竹添惹出这么大一个事端 , 也会给萨摩藩出身的政敌们以把柄 , 因此他们急于掩盖真相、力求从速解决 。12月16日 , 井上馨从家乡山口回到东京 。12月19日 , 日本政府决定任命井上馨为特派全权大使 , 赴朝鲜处理甲申政变的善后事宜 , 21日授予委任状 。日本政府预计朝鲜必然会追究日本在政变中的责任 , 若纠缠于这一问题只能越洗越黑 , 所以要求井上馨极力避免讨论责任问题 , 只强调政变后朝鲜人对日本人的攻击、日本使馆被焚、日本官民被杀的事实 , 以逼迫朝鲜政府谢罪、惩凶、赔款 , 从而确保之后日本能顺利与清政府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