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梅|7天,近万人次出发


吴梅梅|7天,近万人次出发
文章插图


吴梅梅|7天,近万人次出发
文章插图


吴梅梅|7天,近万人次出发
文章插图

【 吴梅梅|7天,近万人次出发】
吴梅梅|7天,近万人次出发
文章插图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采访人员张丽霞
各大景区、娱乐场所关闭,家门口的小区开始核酸采集,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一群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疾行在街头巷尾,身着防护服,顶风冒雨、踏雪披霜,穿梭在村屯、社区,走家串户,开展核酸采集工作。取拭子、伸进咽喉采样、装进试管、手消毒……看似简单的流程,核酸采集医护们却承载着重复数千次和寒冷冰冻的考验。采访人员了解到,从11月4日至今,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已从17家医院,派出9720人次的医护人员,参与全市的核酸采集工作。从晨曦初露到披星戴月,有人说他们是憨态可掬的“大白”,也有人形容他们是守护百姓平安的“白月光”。
赞!
皮卡上搭建起了采集站
在庄河市青堆镇大朱村,为了方便村民采集核酸,前去支援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医护人员们就在一辆皮卡车上搭建起了流动采集站。他们说:“冷是冷点儿,但在空气流通的室外作业,更能保证核酸采集的安全性。”11月9日一上午,在寒风飞雪中,4名医护人员的四肢虽然冻得麻木,仍然咬牙坚持完成了846人的核酸采集任务。11月10日,留守在庄河徐岭镇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10名外采队员们要入户进行核酸采集。本着“一户不落”的原则,“大白”们一大早就上山下屯,更是体验了坐着豪华版五羊三轮,满村“溜达”去采集。
酷!
核酸采集点惊现扫码箱
本次核酸采集时,市民们惊喜地发现,身份核实方便多了,手机扫描辽事通取代手工记录,二维码直接锁定被采集人身份信息,检测数据线上行,让查询不迷路。11月10日,在庄河市新风社区采集点,当地居民又见到了一个扫码箱。市民打开辽事通健康码后,放到一个带抽屉的小盒子里,只见抽屉一合,上下两部手机就直接完成了二维码扫描。这个扫码神器是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士刘旭龙发明的,这两天他边采集边琢磨着,终于在前天晚上给设计出来了。“我发现扫描健康码时,由于户外光线较强、持手机者的角度不对、持机不稳等原因,经常会造成扫码扫不上或是延迟,影响了户外核酸采集的效率。所以我就地取材,向社区工作人员要来大小合适的包装盒子进行改造,做成简易避光扫码箱。还给这个小抽屉做了防水设计,纸壳喷洒消毒液也不怕。这样既避免了交叉感染,又方便扫描。”刘旭龙说,他一上午的时间就已经扫码400多人了。
念!
这次请战回老家
在庄河市吴炉镇参加核酸采集的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技师魏有泉是庄河人,本次庄河发生疫情后,他主动请战回老家。“老家有难,定当义不容辞。3天的时间,我说话频道就调回乡音模式了。”魏有泉说。露天棚、村支部、废旧厂房,甚至凉亭,都是他们核酸采集点。上到86岁的老人,小到三四岁的孩童,还有拄着双拐来的,人人都积极配合。有的拿来热水,有的拿煮鸡蛋,还有的把电褥子捧过来,“虽然天气寒冷,但就像一家人一样的暖心,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生活的场景。”该院护士吴梅梅是援鄂英雄,这次也请战回老家采集核酸。“我们小组负责入户采集,老百姓有的行动不便,还有因害怕不敢出门,所以我们隔着门缝采、跨着铁栅栏采,要是没有梯子,我们就骑上墙头去采。”吴梅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