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为救女儿,90后爸爸疯狂暴走1个月,瘦了18斤


诗人纪伯伦说,父亲是弓,儿女是离弦的箭。弓箭的韧性和伸缩,只为了让箭飞得更高、更远……
对于来自广东肇庆的年轻父亲陆先生而言,自从知道闺女婷婷(化名)罹患先天性胆道闭锁Ⅲ型,肝移植是唯一治疗孩子的手段时。他义无反顾地将自己这张“弓”拉满,锻炼、暴走、节食,用一个月时间将体重降低了9公斤,将脂肪肝变成了合适捐献的健康肝脏。只为了割肝救女。
于是,在肝胆外科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超教授团队的帮助下,摘除了他的肝左叶一段,重约210克的肝脏。植入到了闺女的腹腔里,正常工作。“在解决了亲体肝移植伦理上的问题后,类似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2005年我们就做了第一例,孩子很健康。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小姑娘肯定能健康成长”。术后两周,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婷婷闯过了多个难关,由ICU转回普通病房。
今日,婷婷将在父母的陪伴下顺利出院。

90后|为救女儿,90后爸爸疯狂暴走1个月,瘦了18斤
文章插图

重新获得了爸爸的210克供肝后,小婷婷已经不断康复,即将出院。
五千分之一的概率
让可爱的婷婷遇到了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相对高发的出生缺陷,每5000-8000个活产儿,就有一个不幸患病。因为肝内外胆管狭窄或完全闭塞,胆汁被淤积在肝脏内形成纤维化、肿大、腹水,进而是严重的肝衰竭、死亡。
如果不加干预,绝大多数的患儿会在婴幼儿期内夭亡。
婷婷这个水灵、爱笑的囡囡,就是在出生未满月时出现的异状。
持续性的全身黄染不消退,便便是瘆人的陶土色。保守治疗、紫光照色消除黄疸,效果都非常一般。刚刚满月那天,陆先生就和妻子抱着闺女找到了广州的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Ⅲ型,医生综合考虑后建议继续保守治疗,待孩子长大后再进行肝移植。”

90后|为救女儿,90后爸爸疯狂暴走1个月,瘦了18斤
文章插图

不同型别的胆道闭锁,有着不同的轻重程度,普通点的,还能通过精细的外科操作来完成肠道代胆道的治疗。“但Ⅲ型不行,即便做了类似的手术,孩子1岁以内的死亡率仍然高达80%,肝移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刘超表示。

90后|为救女儿,90后爸爸疯狂暴走1个月,瘦了18斤
文章插图

手术医生,肝胆外科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
祸不单行的是,这一次专业的检查,还发现了孩子心脏方面的毛病。还没有桃子大小的心脏上,出现了一个9毫米大的缺口。
“亲友劝我再生一个,可那个孩子不是她了”
婷婷是陆先生的第二个闺女,出生日期刚好是情人节。乖巧、灵动又爱笑,还真是父亲小情人般的存在。
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和不可预期的未来,面对人财两空的潜在可能。很多亲友都奉劝陆先生放弃掉她。“趁着年轻再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可再生一个就不是她了啊,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唯一的,是一个生命个体。我舍不得。”

90后|为救女儿,90后爸爸疯狂暴走1个月,瘦了18斤
文章插图

进入手术后期管理的小婷婷,医护人员在悉心地呵护着她的生命。
眼看心爱的宝贝女儿腹部日渐肿胀,食欲和精神不佳,日渐消瘦,饱受折磨,陆先生和妻子决定为了女儿,向命运再抗争一次。通过病友群的介绍,夫妻俩了解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在肝移植方面有丰富经验,于是慕名带孩子前来就诊。
“小孩刚入院的时候,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呼吸急促,腹部明显膨隆,饮奶量也从每次180毫升下降至80-90毫升左右。”幼小的生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