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有什么特征?建筑风格又是怎样的( 二 )


中期文化遗存墓葬头大多朝东或朝北 。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有一定数量的合葬墓 。合葬墓中有同性合葬,一定年龄相当的成年男女合葬、大人和小孩合葬三种 。其中以一对年龄相当的成年男女合葬墓的数量最多 。二次合葬墓相比前期减少 。中期同性合葬墓数量很少,大多都为两男性合葬 。一对年龄相当的成年男女合葬,人骨架排列一般是男左女右 。有的成年男女合葬墓的葬式是男性仰身直肢,女性则侧身区肢面向男性,随葬品大都在男性一侧 。随葬品的多寡不一较之前更加突出,多者达六十余件,寡者则一无所有 。富有的大墓,不但随葬品多,而且很精致,并用数量较多的象征财富多寡的猪下颌骨和猪头随葬,甚至用整猪、整狗随葬 。中期的部分大墓和中型墓设有二层台及原木搭成的葬具 。
晚期文化遗存墓葬仍以单身仰身直肢葬为主,有少量的合葬墓 。该期的合葬墓多为一对成年男女合葬墓,个别一对成年男女和小孩合葬,同性合葬消失 。头向一般朝向东,胶东半岛的部分的确则盛行头向西或西北的葬式 。凡是一对成年男女合葬墓,随葬品一般都集中在男性边上 。晚期的墓葬随葬品多寡不一的现象较之前更加严重 。有的大墓随葬品有七十余件,有的墓则一无所有 。考古中还发现,大汶口文化晚期的氏族墓地出现了小片的家族墓地 。家族墓地之间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 。这一时期灵魂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已不再是单单用死因来区分灵魂的善恶了,墓地上出现了无尸富墓、断头富墓,这些凶死者是氏族中的新贵,均得到了厚葬 。
经济水平
大汶口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同黄河流域其它原始文化一样,主要种植的是粟 。三里河遗址的一个窖穴中出土了1立方米的朽粟,说明粮食生产已有相当可观的数量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制石器 。早期除使用一些磨制粗糙保留打制疤痕的石铲、石斧外,已大量使用磨砺精良的穿孔斧、刀、铲等,收割工具还有骨镰和蚌镰,加工谷物的工具则是石杵和石磨盘、石磨棒 。在这一文化的中晚期,出现了有肩石铲、石镐和一些鹿角锄 。
这个原始部落集团从早期起,家畜饲养就比较发达,各遗址出土有猪、狗、牛、鸡等家畜家禽的骨骼,墓地中常发现用狗和猪随葬的 。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后,以猪随葬的风气渐盛,墓葬中不断发现整猪、半只猪、猪头或猪下颚骨,在大汶口墓地,用猪随葬的墓占1/3以上,胶县三里河一座墓中随葬猪下颚骨多达32个,表明各氏族部落在中晚期养猪业已十分兴旺 。
渔猎和采集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比较重要 。一些遗址发现的渔猎工具有尾部带孔的双倒刺或三倒刺的骨、角质鱼鳔、鱼钩,有扁平三角式、短梃圆柱式、长梃双翼起脊式等各种骨镞、角镞、牙镞,有石质和角质的匕首,还有石矛、骨矛等大型投刺猎具及较多的网坠 。遗址中发现有獐、斑鹿、狸、麋鹿的残骨,这些野生动物当是狩猎的对象 。在兖州王因遗址出土了20多个扬子鳄的残骸,与鱼、龟、鳖、蚌等同弃于垃圾坑中,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氏族成员已经能集体捕获大的、凶猛的水生动物 。
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在中期以后有了全面、迅速的发展 。白陶器、玉器、象牙器的出现和快轮制陶技术的应用,说明一部分手工制作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部门 。
陶器生产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早期均手制,砂质陶火候较低,陶器种类不多,造型简单,仅见觚形器、盆、钵、罐、杯、鼎、豆、大口尊等 。中期开始使用轮制技术,有了少量的轮制小件器物;烧制出火候较高的灰白色陶器;器类增多,出现了实足鬹、背壶、簋形器等 。晚期已使用快轮生产大件陶器,如大汶口墓中就随葬有轮制的大陶盆;制陶原料有了新的来源,发现了坩子土,用以烧制一种质地坚硬、胎壁薄匀、色泽明丽的白色、黄色、粉红色细砂陶器,统称为白陶,这类细砂陶器有袋足鬹、三足盉、宽肩壶和筒形豆等 。这时所烧制的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为以后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陶的问世准备了条件 。大汶口文化还发现有仿动物造型的陶制工艺美术品,中期所生产的兽形提梁器堪称工艺美术史上的珍品;晚期这类发现增多,反映出工艺技术的纯熟和制陶业的兴旺发达 。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陶窑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