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臣|四十四年前对洪山煤矿的一次采访报道

人生之缘无处不在,四十四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有幸参与了对洪山煤矿的一次采访报道,回老家的这次邂逅至今难忘。
1977年8月,我作为黑铁宣传科的新闻报道干事,参加了淄博市委宣传部为期三个多月的新闻报道学习培训班,学员就我们五人(张钢的张亚平、张店电机厂的徐传利、博山灯泡厂的李尊海、马尚冷藏厂的黄汝营),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的赵书林老师具体组织。9日开班,聆听了我市资深新闻人士牛运清、陈东升、亓乃义等老师的新闻写作讲座。18日,我与学员徐传利,就接到紧急的采访报道任务。跟随山东广播电台驻淄博采访人员站的实习采访人员张云立,到洪山煤矿及淄博矿务局采访收听学习党的十一大会议公报的情况。那时的党代会新闻公布都是会议闭幕才公布,十一大是12日召开,18日闭幕的。
人的相逢真是不可思议,当我们来到矿机关,没想到接待我们的竟都是熟人。同学王翠兰的父亲王佃帮(矿政治部主任)、矿校原书记吕丕庭老师(矿宣传科科长)、我的班主任刘心霖老师(矿部办公室秘书)与我们见面,虽说此前老师的工作调整我有所耳闻,但此次相逢实出意外。毕业离校四年的我,见到他们非常激动。王伯伯、吕老师、刘老师见到我也很意外和高兴。
当晚,矿机关在办公室旁边的灯光篮球场燃放烟花爆竹,庆祝党的十一大的闭幕。之后,我在宣传科办公室收听记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公告,那时电台每逢重大会议新闻,都有记录广播频道。记得办公室是两间房,里间就是吕老师的床铺。当时我在里间南窗户旁,守着条桌上的收音机边听边记录。吕老师盘腿坐在北面的床上与新闻干事田明春等人边听边议论。记得宣读到代表名单朱光亚的名字时,他们对此人都不熟悉,议论他是干什么的?我随口回答说,是搞原子弹的,他们都很诧异。事有凑巧,并不是我见多识广,而是此前我刚听我黑铁矿机关的同事说起此人。我那位同事是涉核部队复员的,我们在闲聊时他提起过朱光亚,我不经意间有了印象,没成想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朱光亚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后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个细节之所以记忆比较深刻,是因当时我突然悟到,干政工这差事,博学多识是必需的基本功。
第二天,我们三人在矿宣传科新闻干事田明春的陪同下,开始到基层采访。洪山煤矿“五四采煤队”社会声誉很高,是各类媒体关注的热点,我们慕名而来。“五四采煤队”是1950年6月在洪山煤矿山三井组建,1952年7月31日被正式命名。在二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和锻造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被国务院、煤炭部、山东省授予先进集体称号,是全国煤炭工业十面红旗之一。在一立井区队大院的“五四”采煤队会议室,徐月宝书记、段绪兵副书记、刘震忠班长、老工人曹新乐、青年团员张文臣参加了座谈。他们一起畅谈十一大会议带来的鼓舞和信心,队长陈孝顺是十一大代表在京参会,他们表示全队上下要让队长放心,决心加班加点创高产,向大会献礼。在二立井运修工区,白怀谱书记(与我家同住洪五宿舍二分会,校友白念民的父亲)介绍了劳模张发厚不顾身体工伤,坚持班前班后主动打扫矿车底煤,多做贡献的事迹。一路采访,我思绪万千,望着那曾留下成长足迹的熟悉场景,少年捡乏炭、机厂学工、二井食堂学工、发小结伴游玩的诸多往事一幕幕展现在脑海。
8月23日,我们又赶往淄博矿务局采访,宣传处姜中云处长(曾在洪山煤矿领导班子任职,在洪五宿舍居住,校友姜翠玲的父亲)向我们介绍了几天来,全局学习十一大会议精神创高产多贡献的情况。那年代煤矿工人的劳动条件非常艰苦,常年累月能保全勤就很不容易。创高产多贡献最直接的行动,就是出满勤、干满点、加班加点。十一大会议召开,寨里矿劳模王成杰已在井下坚持两个多昼夜,干了七个班次还没上井。龙泉矿劳模张克友带了八斤火烧下井,连续干了三个班。全局连续高产,日产万吨的计划,实际完成两万吨,其中洪山矿日计划3000吨,完成5000多吨。我们住在矿务局招待所,我这是第二次在这里住宿。第一次是1972年冬天,我与封友远老师带着矿校男女乒乓球队参加矿务局子弟学校乒乓球比赛。当年我们获得男女团体冠军,随后代表矿务局参加了全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