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伽叶二尊者,阿难迦叶与摩诃伽叶阿傩陀有什么不同( 二 )


佛陀因为看重阿难的善良细心、知道进退、不违所教,属意他为侍者 。当时,舍利弗、目犍连也都向阿难劝说,要他当佛陀的侍者 。阿难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误解、讥嫌,提出三个希望,要目犍连转呈佛陀:
第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决不要穿着 。
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至家中供养,他决不要随侍前去 。
第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到佛陀身边 。阿难的品格,获得佛陀高度的赞许,当时阿难仅有二十多岁 。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的岁月里,他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动,跟随佛陀到各处弘化 。因为有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 。每天跟随着佛陀,阿难的女难减少了,同时也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 。做了侍者的阿难,虽然不像舍利弗和目犍连那么活跃进取,但也不像大迦叶的保守传统,他的温和友爱,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随喜性格,不论在家、出家,甚至外道,也都曾受到他的感召 。他曾协助佛陀挽回为了爱欲打算还俗的掘多比丘的心意,并且鼓励他修行,使他证果;也曾调和过僧团的争执,使争执不下的人复归于好 。他曾在只园精舍和舍利弗论道;在巴连弗城和跋陀罗谈说各种问题;在俱睒弥国为诸比丘说修道的要点;在东园曾代替佛陀应比丘之请,前去说法;他赞叹目犍连的孝心,宣扬富楼那的说法 。在教内教外,他对人的道情法爱,充份的表现出他已经尽了大弟子的任务 。”看到这里,已经可以推断,《西游记》里的佛陀二弟子金蝉子和他的转世唐僧,应该是以释迦牟尼的二弟子阿难和我国唐代的玄奘大师为原型创作的 。至于《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通过修行,被授记旃檀功德佛和斗战胜佛,这两个佛称号来自《佛说决定毗尼经》的三十五佛名号 。对《西游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清代素朴散人刘一明解读《西游原旨》,尤其是《西游原旨》在卷首专门作了《西游原旨读法》一篇,共45条 。我也比较认同《西游记》其实是在阐述儒、道、释三教一家之理,解读性命双修之道 。只不过道、佛是显写,儒是隐写(或者说比较基础的,已经蕴藏在整个情节之中了) 。例如第4条:“《西游》贯通三教一家之理,在释则为《金刚》、《法华》;在儒则为《河》、《洛》、《周易》;在道则为《参同》、《悟真》 。故以西天取经,发《金刚》、《法华》之秘;以九九归真,阐《参同》、《悟真》之幽;以唐僧师徒,演《河》、《洛》、《周易》之义 。”学儒,这是做好人的标准;学道,可以成仙,延长寿命、扶危济困;学佛,可得无上智慧,出离三界生死轮回,普度众生 。末学不才,不敢多说,去看《西游原旨》吧,第3条所云:“《西游》,神仙之书也,与才子之书不同 。才子之书论世道,似真而实假;神仙之书谈天道,似假而实真 。才子之书尚其文,词华而理浅;神仙之书尚其意,言淡而理深 。”最后,强调一点,佛、菩萨、罗汉,与一般意义上的神、仙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是通过修行跳出轮回,出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而神、仙一类,属天道,寿命虽然极长,但仍然有限,或者说,他们仍然会有贪、嗔、痴、慢、疑的习气,以及看待事物的分别、妄想、执著 。佛、菩萨、罗汉从来不会发怒、或者惩罚众生,众生的苦难来自于众生自身的业力造作,你种什么样的因,你就得什么样的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a72b30100dik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