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抗金名臣袁可立简介( 四 )


抗旨斩弄臣 万民呼青天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冬,连审惊天大案的袁可立治行报到吏部尚书孙丕扬那里,以政绩第一拟擢升给事中,受到万历帝特别召见,“内召当锝谏省” 。时有吏科都给事中林材者巡苏州,官员们都畏惧他,行跪拜大礼,独袁可立按法定礼节“长揖不拜”,林材就此怀恨,挟私报复阻遏,当地驻军为袁可立鸣不平汹汹不已,袁可立作长揖平息事端 。万历二十二年三月,从容赴任山西道监察御史 。
奉命巡视京都西城,有皇帝宠幸的弄臣仗势杀人,百官不敢问,可立重捶抵罪,将罪行张榜于五都衢,“重棰问抵”。这时便有人持重金至袁可立门上,可立勃然大怒道:“杀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顾可脱乎?吾知有三尺,不知弄臣” 。”遂将说者逐出门外,众阉恨之切齿 。然而,皇帝绕过内阁直接下中旨豁免弄臣 。“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为动 。”袁可立不给皇帝面子,毅然抗旨将弄臣正法 。京师称“真御史” 。
自袁可立巡城,无论皇亲国戚或朝中大臣,凡贪纵不法,袁可立皆一并弹劾论处 。“迨奉命巡城,而持斧埋轮,贵戚敛手 。”万民呼“袁青天” 。
泰昌皇帝赞扬他“详刑惟允,执法有闻” 。
雷震景德门 建言罢官籍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初九日,御史袁可立请录谪臣,上疏针砭时弊:“近年以来,议论兹多,致干圣怒,摈斥不下百十余人 。岂言事诸臣尽不可用耶?如使诸臣为济私,孰与缄口持禄,附会保全之为便?使诸臣为市恩,孰与将顺曲从,得君固宠之为愈?使诸臣为沽忠卖直,亦必其人有怀忠慕直之心,耻为依回淟涊之态者 。如概弃不用,臣恐謇谔之士不蒙甄录,相率噤口结舌,国家大事谁复为皇上言之!” 。疏上,夺俸一年 。
九月,雷震景德门,时皇帝宠信后宫,弄权误国,朝纲废弛 。袁可立再次上疏:“礼祀不亲,朝讲未视,章奏不以时批答,废弃不皆录用,传造日增,赏罚日滥,非所以尽修省之实 。” 。又尖锐指出时局之艰危:“西虏跳梁,播酋负固东海,倭患未熄,中原灾害频仍”,并直接把矛头指向万历皇帝:“郊视不亲,朝讲久废 。章奏之批答不时,宫府之赏罚互异,叙迁有转石之艰,征敛有竭泽之怨 。是非倒置,贤奸混淆 。□使忠者含冤,直者抱愤,岂应天之实乎? ” 。疏上,触帝怒,继忤次辅沈一贯,“乃于(万历二十三年)十二月降三级调外任用 。因吏部疏捄,于丙申(万历二十四年)正月奉(旨)降杂职边方用 。因辅臣疏捄,奉旨革职为民”,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初十将袁可立削职为民,沉冤达二十六年之久 。“公方与同官奕,闻报,从容敛枯棋入奁,起无变色,策蹇出长安门,众共惜之” 。史称“震门之冤” 。“及抵里萧然,图书数箧” 。
朝中大臣为袁可立鸣冤者十数年不绝,二十六年间,三次即家征召“御史”,并不赴 。“而公雅尚高洁,其视一官若敝屣也”,终万历一朝不复出 。罢官期间,袁可立与文友结联诗社,教化地方 。礼贤父老,调停事务,代民请减赋税徭役 。与同里大司农李汝华丈量厘清睢州田赋 。
又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力请大修睢郡城池,自此“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贼不敢窥” 。二十年后的崇祯八年,睢阳卫战败而亡,其子袁枢赖此城破家募勇御顽敌,完保睢城一郡生灵 。
万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 。“睢泒夫至五百四十名,外加协济三百名 。公曰:‘民力竭矣’ 。即白之卫辉何守 。寻得减免,人人感恱 。”袁可立罢官后从不出入公府,这次亲自出面去卫辉府为睢州百姓求情,足可见睢州百姓不堪承受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