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如果没有汤芗铭的海军武昌首义可能就流产( 二 )


早日反正,以立殊功
在汤芗铭与革命军在江面对峙时,其兄汤化龙已被城里的起义士兵请出山,准确说在起义第二天就登台了 。身为湖北谘议局局长的汤化龙本与康梁是一路,属于不赞成革命的立宪派领袖 。但顺应大势的汤化龙此时却说革命事业他素来赞成,并劝说同僚黎元洪挺身主持大局,他亲自起草起义通电痛批朝廷,要求各省响应独立 。通电一出,各省新军响应,如摧枯拉朽 。
汤化龙没忘了给弟弟指路,他手书密信送给汤芗铭,上书“早日反正,以立殊功” 。汤芗茗知道乃兄已任湖北革命军政府民政长,清廷是大势已去 。
识时务者为俊杰,汤芗茗广泛联系官兵,号召在海容舰召集各舰军官密谋起义 。舰上的广大水兵本就同情革命,现又被北洋陆军暴行震惊,革命情绪迅速蔓延 。看时机成熟的汤芗铭找到萨镇冰,巧妙地劝说他让舰队移师下游 。
恰好11月2日,袁世凯赶到湖北孝感督师,汤芗铭随萨镇冰面见 。萨向袁说明海军在对岸炮击下于大局无补,希望准许他率舰撤离 。没想到袁立即表示赞同,萨于是率部开往九江 。这时汤芗铭算明白了,袁并不急于灭敌,而是想拥兵自重要挟朝廷 。
翌日传来吴淞炮台和驻防吴淞口的海军举义的消息,萨镇冰看到天下大势所趋,不愿叛清的他又不愿与革命党为伍,经过一番挣扎后决计悄然离舰 。汤芗铭顺理成章地接管了舰队指挥权,几个满人舰长不死即走 。
汤芗铭不费什么功夫就让舰队挂上了铁血十八星旗,雄赳赳地开回了汉口江面 。这次他们把炮口转向渡江的清军,当初不肯发威的大炮一鸣惊人,击毙了400余名清军,有力地声援了武昌革命军 。
由于进入11月的枯水期,汤芗铭舰队无法保证吃水深度,加之海容舰因清军炮火重创而亟待大修,否则武昌保卫战鹿死谁手真是未可知 。后经大都督黎元洪批准,他率领舰队开赴上海整修 。
大节有亏者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汤芗铭因辛亥援汉之功,孙中山不仅原谅他当初告密之事,还任命其为首届政府国务委员、海军部次长兼北伐军海军总司令,年纪轻轻可谓志得意满 。
的确,汤芗铭领导的海军反正,把长江上的威胁变成优势,成就了革命党人 。连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向隆裕太后摊牌,联名各大臣上折逼清廷退位,都言之凿凿称:“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何能悉以六镇诸军,防卫京津?”
汤芗铭成了开创民国的功臣,他奉孙中山之命率舰队北伐,协助山东革命军光复山东登州 。正当他节节胜利之时,传来了南北议和消息,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 。
脑筋转得太快的人往往靠不住,袁世凯为了拉拢汤,给予汤芗铭高官厚禄 。汤也立马变色,成为老袁心腹之臣 。袁派他往湖南任将军,“二次革命”中就数他攻打李烈钧最为卖力 。后来他在湖南对革命党人进行残酷地杀戮,仅长沙一地先后无辜被戮者达1.7万余人,可谓血债累累 。杀人不眨眼的他被称为“汤屠夫” 。
袁氏当国意欲复辟帝制,汤芗铭最为卖力鼓吹,劝进之文最多 。筹安会成立鼓吹帝制,汤氏投其所好,率先在长沙成立湖南分会,并创办报刊粉饰帝制 。
洪宪帝制覆亡已成定局之时,作为袁亲信的汤芗铭又宣布独立 。后来哥哥汤化龙在海外被革命党人所刺杀,他才逐渐参破人生,开始吃斋诵佛,淡出政坛不问政治,日夜唯听戏捧角,度其寓公生活 。
对于汤芗铭的所作所为,湘人恨之入骨,来自湘潭的毛泽东却有着非凡的见解 。他认为汤氏治湘三年,严刑峻法,使得气象一新 。他说:“汤芗茗是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 。如果没有汤芗铭的海军,武昌首义就有可能流产;没有汤芗铭,袁世凯的命运就有可能多维持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