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地篇|风水,风水!常说的是风和水,但是还有气呢

文/龙吟师傅
一、论气
风水认为太祖山之上,于夏秋之交,雨霁之后,丑寅之时,必有上升之气,因而风水常以气的形态辨吉凶。一般来说,如果气发一山巅,直起冲上,下小上大如伞,就是真气。如果气横于山腰,则是云雾之气,而不是真气。以质而论,气清者主贵,气浊者主富。端正者出文,偏斜者出武。比较出众的风水先生还能够辨出气的色彩,以赤黄色为上,青白黑次之。望气似乎更多地同人的气功状态联系在一起。

水地篇|风水,风水!常说的是风和水,但是还有气呢
文章插图

在入山寻龙过程中,望气寻龙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内容。大抵山川之气,和太阳的出没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中午时太阳高悬空中,“其气潜伏,无可觇验”,所以一定要在太阳还没升起,阳气始兴,或在太阳才一下山,阴气渐萌之时,方是验山川之气的最佳时刻。古书有云:“黄富而青贫,赤衰而白绝,唯五色之气氤氲,乃绵绵而后杰。寻龙至此,能事已毕。爱银海之明,欲灵犀之活。”同时,又有福喜之气,衰败之气的种种不同。“福喜之气,上黄下白,如牛之触人,如羊群之相迫,如人持斧以腾身,如将举首而向敌。或如堤坂(其气横亘)或如木埴(其气森列)”关键是其气凝聚有力。又如“衰败之气,下连上擘,聚而复兴,澈而复赫,如卷石扬灰,如乱穰坏帛,如惊蛇飞鸟,如偃鱼(气不踊跃)巨舶(形体横卧,没有振兴之象)”,问题在于其气零散不凝。
风水学家们将“天人感应”理论引进风水学说中,形成受荫学说,即所谓“气感而应,鬼福及人”(《青鸟经》)。环境何以能荫佑生活在其中的人呢?原来天地之间都是气,环境接地气以纳天气,天地之气,以转授生人,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得到以后便大吉大福。这就是所谓以气感气,其吉凶祸福丝毫不差,有一种人,只以富贵利达为其心,损人利己,这样就破坏了和谐的基础,是得不到大吉大福的风水宝地的。而心存公、义,也可以形成吉祥和顺之气,化不利的环境为吉利的环境。
风水实践证明,择基选址有几个步骤:觅龙、观砂、察水,点穴,把气从山上引下来,聚之于穴,即“山气茂盛,直走近水,近水聚气,凝结为穴”。首先是觅龙,即寻长祖山。古人认为山是气之源,在《望气篇》中谈到山的形势与气和关系:“凡山紫色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霭霭,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未休。”反之,“凡山形势崩伤,其气散绝谓之死”。可见环境和“气”的关系多么紧密。
当“气”运行中,又必须有气的连续性,郭璞《葬经》说:“气因形来而断不可葬也。然断有几等:有为水冲者,有为路所截者,有为畚锸所伤者,龙行至此,未有不遭其害者也。”这里龙指“气”,气流希望不要受阻。

水地篇|风水,风水!常说的是风和水,但是还有气呢
文章插图

“气”被引下龙脉后,又有左右龙虎砂山夹紧:“若非龙虎夹紧直走近水旁,则水动而气散。”这时仿佛气流到达目的地了,需龙虎夹紧,否则就会漏掉,这里说的左右龙虎砂山就是上面提到的“形”,即环境空间,它像一个容器一样,容纳了“隐而难知”的“气”。
砂山之前还有朝山:“开面向里,不拘远近,俱名有情,远朝(朝山)及前后左右之砂皆以真面相向,无破碎尖射凶顽为融结。”可见朝山、砂山这一“形”不得与“气”冲突,应该“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