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队|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牛振西:义务救援16年 会一直坚守救援一线( 二 )

用最有尊严的方式打捞尸体

每次听到溺水者家属撕心裂肺的痛哭,牛振西就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可只要想到每一次的赶赴现场都是求助者的希望,他和队员们从不敢懈怠。

2016年2月3日下午,在荥阳市广武镇广武村,一名两岁多的男童坠入绿化带中一口30多米枯井中。危难之时,救援队队长牛振西等人根据长期积累和借鉴来的打捞的经验,提出了使用往井下送铁钩的方法。在多方协助下,经过20多次尝试,最终用钩子成功钩住孩子的衣服,匀速拖拽把孩子顺利救出。经过医生仔细检查,男童的生命体征正常,没有生命危险,只有轻微擦伤。


救援队|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牛振西:义务救援16年 会一直坚守救援一线
文章插图
牛振西(左一)在救援现场

除了救人,救援队还经常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参与遗体的打捞。

死者出水,是家属最悲伤的时刻。民间尸体打捞,因为没有专业设备,都撑船用竹竿排查,往水下捣弄,用触感判断落水人的位置,然后用挂钩拉上来,更粗犷的是拉网式排查,就像打渔,网上挂钩,整个水域来回拉,最后遗体被挂钩拉上来。很多遗体被拖拽上来时,面目全非。最初,因为设备缺乏,牛振西的队伍也采取过这种方式。“家属看到死者的一瞬间,很多是直接瘫倒了。”

牛振西和队员们决定,用最有尊严的方式打捞,队员下水打捞。这种打捞,队员可以第一眼看到落水者面目,及时作出处理。把遗体拉出水面以前,在水上接应的队员让死者面孔朝下,用衣服包住头部。这是队里现在严格的打捞流程,打捞死者尽量下水,用手打捞,以免伤及遗体,出水时保持溺水者面部朝下,用衣物盖面,给死者最后的尊严。

把搜救转向防患于未然

十多年的救援经历,牛振西和队员们看到了太多家属无助的眼神和撕心裂肺的哭泣,那样的场景往往伴随着鲜活生命的逝去,对一个家庭而言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牛振西意识到,搜救固然重要,防患于未然更加迫切。2021年起,牛振西带领队友们在大型自然水域周边的学校开展防溺水宣传,鲜活的事例呈现在照片和视频里,学生们一下就意识到什么是危险了。9年来,救援队开展各类防溺水讲座800余场,对象涉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社区和单位等,直接受益数十万人。


救援队|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牛振西:义务救援16年 会一直坚守救援一线
文章插图
牛振西和队员们参与消杀

谈到未来的打算,牛振西感慨,最开始的时候组建义务救援队,常常半夜随叫随到,危险性也可以想见,妻子出于担心也劝导过他,但慢慢地,家人已经成为他坚持做义务救援的坚强支持者。牛振西的儿子也早在几年前受到父亲的熏陶,加入了救援队,父子二人常常一同出现在救援一线。

牛振西的妻子回忆起救援队最开始成立的时候,难掩情绪哭了起来,自从牛振西组建了救援队,她就再也没见过丈夫的工资卡。在7·20郑州暴雨的时候,牛振西甚至是一个月都没有回家。从最初的反对到多年的支持,牛振西的妻子在亲眼目睹过丈夫的一次救援后,就果决地跟他站在了一起。

16年来,救援队在牛振西的坚持下,始终坚持公益性,不向被救助人员收取任何费用。未来,水上义务救援队的目标是什么?牛振西说,如今,救援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公益的认识和支持都越来越充分,不少爱心人士通过捐赠支持救援。“而我们的目标从来都不是救多少人,而是把更多的悲剧扼杀在摇篮里。直到有一天我们无人可救,那才是这支救援队成立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