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室|健全急救体系普及急救技能


服务室|健全急救体系普及急救技能
文章插图

一辆救护车行驶在德国柏林街头。本报采访人员 花 放摄
【 服务室|健全急救体系普及急救技能】
服务室|健全急救体系普及急救技能
文章插图

新加坡民众在当地社区接受急救知识培训。新加坡民防部队网站供图

服务室|健全急救体系普及急救技能
文章插图

乌克兰警察向当地儿童讲解急救基础知识。影像中国

服务室|健全急救体系普及急救技能
文章插图

一架隶属于法国紧急医疗救助服务中心的救护直升机正在转运病人。资料图片
急救网络建设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应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民生问题。通过广泛普及急救知识、建立健全医疗急救体系等措施,一些国家着眼本国实际,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急救网络
德国——
驾照申领者必须参加急救培训
本报采访人员 花 放
“请先确认周边环境是否安全,然后拍打伤员双肩并进行呼喊。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12’。接下来,观察伤员颈动脉是否搏动、有无呼吸。如果有呼吸,帮助其侧卧并保证呼吸道通畅,等待急救人员到来;一旦发现伤员停止呼吸,需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在德国柏林急救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安德雷亚斯正在向学员教授交通事故中的伤员急救流程。
德国有着较为完善的急救网络,为民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援服务。其中,民众的参与被视为急救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安德雷亚斯告诉采访人员,在紧急事故中,民众如能在第一时间采取初步的急救措施,往往可以为专业医务人员的救治赢得宝贵时间,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德国《刑法典》规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需要急救的人施救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需要的情况下未履行该义务的公民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在德国,面向普通民众的急救培训课程总时长约8小时。根据规定,该国所有驾照申领者都必须参加该课程并取得证明,否则不允许参加驾照考试。这一规定是德国民众急救知识普及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在德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参加急救培训课程,总体普及率高达80%。
在加强向民众普及救治常识的同时,德国各联邦州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关法律,对专业医疗人员的急救流程和时效等作出规范。从接到急救电话到急救人员到场,德国各地法律都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例如,在该国人口最多的北威州,城市急救时限为8分钟,农村地区的救援时限为12分钟;黑森州则规定,90%的急救救援需在10分钟内赶到,15分钟内的急救到位率应达到95%。
德国急救行动的主体主要包括医院、消防、红十字会等专业公立救援机构,私人经营的地方性救援公司,联邦国防军及其所属医院。为有效协调各层面急救机构,德国在各地区都设立了区域性的整体化调度中心,对急救车辆、人员等进行统一的管理调配,使整个急救系统得以高效运转,发挥最优效能。在首都柏林,整体化调度中心由消防部门负责管理和运营。中心与市内25个急救站保持即时联系,随时安排救援服务。位于西南部的巴登—符腾堡州共有34个区域性整体化调度中心,急救站数量约有270个。
在德国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状况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急救站覆盖率普遍较低。作为补充,部分农村地区的消防站点兼有急救站功能,这些站点的消防员也普遍接受了正规急救培训。
除地面急救渠道外,德国的空中救援也有超过50年的历史。遇有高速公路恶性事故、偏远地区需要急救等情况,直升机对地面急救形成了有力补充。德国汽车司机协会拥有35架救援直升机,是该国直升机数量最多的民间救援机构。仅2019年,该协会就提供了超过5万次空中急救服务。当前,德国约有83处直升机救护站,基本覆盖全境,为该国急救网络加装了一道“保险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