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明的黑火药,为什么火器却落后于西方?( 二 )


【中国发明的黑火药,为什么火器却落后于西方?】不得不承认,这种靠经验总结的方法,虽然慢,但还是有效果的 。
中国人是怎么理解火药的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南宋时由阿拉伯商人西传,进入欧洲 。
面对这种经过东亚大陆传来的新鲜发明,欧洲人最初也是困惑的 。
他们搞出来的火药武器是这个样子↓
大概是一个铁瓶子,里面填上火药,瓶口插一根铁箭,射出去把人扎个对穿 。
从14世纪开始,欧洲人尝试了很多配方,来摸索火药原料的最佳配比 。直到16世纪,随着近代化学科学的兴起,欧洲人终于搞清楚火药中硝、硫磺和木炭各自的作用,并将火枪的火药配方确定为硝70%-80%左右、硫磺10%多一点,木炭10%多一点 。这个比例已经很接近现代黑火药的最佳比例了 。
不过,对为什么把硝石、硫磺和木炭放在一起就会发生剧烈的燃烧爆炸,古代中国人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了 。
在著名的《天工开物》里,明朝人宋应星对火药的原理是这么写的:
凡火药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铺 。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 。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齑粉 。凡硝性主直,直击者硝九而硫一 。硫性主横,爆击者硝七而硫三 。其佐使之灰,则青杨、枯杉、桦根、箬叶、蜀葵、毛竹根、茄秸之类,烧使存性,而其中箬叶为最燥也 。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两情逼合,成声成变,此乾坤幻出神物也 。
阴阳相合、乾坤幻化,透着博大精深,古老的智慧扑面而来 。
然而结果是呵呵的 。
不仅如此,此时中国火药的配方中,还流传着很多祖传的偏方,比如明代火器专著《火龙经》中,还记载了配合火药使用的“从药”“副料药品”,比如砒霜、桐油等,有二十八品之多,上应二十八宿,能发挥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神奇威力 。
欧洲人经过近代化学检验的火药配方由葡萄牙人传到了日本,之后又传入中国 。史书记载:“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都御史朱纨遣都指挥卢镗,破双屿,获番酋善铳者 。命义士马宪制器,李槐制药,因得其传而造作,比西番犹为精绝云 。”
也就是说,公元1548年,中国人仿造了葡萄牙人带来的火枪和火药 。在这之后,中国兵书如《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记载的火药配比,才基本确定在硝70%-80%,硫磺和木炭在10%左右的比例,并一直沿用到清朝晚期 。
明代中国人就只能承认不如西方
与此同时,欧洲的火器技术也在文艺复兴之后发生了飞速的演进 。定性、定量的实证科学方法,让他们在16世纪掌握了火炮各部分尺寸与口径的最佳比例,可以按照精确的设计数据铸造火器 。在对火炮使用经验的反复总结上,产生了弹道知识,会通过数学计算来操作火炮 。
△16世纪用几何算术来操作的欧洲火炮
而中国还在以重量作为火器的标准,缺乏数学标准,甚至在铸造火炮的时候还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来解释,比如中国人会认为铸造火炮的铜里本来有金银之气,开采时金银之气被夺走,需要用铅来恢复铜的天性,比如用心不诚、或身体不洁会导致铸造失败……结果就是中国自己的火器水平一直停留在16世纪之前,不仅制造比例不得法,使用火药和作战运用方面,也在明代晚期就被欧洲甩在后面 。
△明代火炮 。上面一门是仿制西方加农炮的红衣大炮,下面两门是引进西方技术之前的明代火炮
△欧洲14世纪火炮 。上面两门明代自有知识产权火炮在技术上和14世纪的欧洲火炮相比并无差别
比如17世纪的明代人焦勖就在《火攻掣要》一书中所,中国火器“铸造无法,其大器不过神威发熕,灭虏虎蹲,小器不过三眼快枪 。此皆身短,受药不多,放弹不远,且无照准而难中的 。铳塘外宽内窄,不圆不净,兼以弹不合口,发弹不迅不直,且无猛力 。头重无耳,则转动不活,尾薄体轻,装药太紧,即颠倒炸裂”,而西洋火器“精工坚利,命中致远,猛烈无比,更胜诸器百千万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