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诸侯国:中山国的建立与灭亡( 二 )


公元前497年 , 晋国发生内讧后 , 中山从晋国的重压下获得喘息 , 开始介入列国纷争 。
【战国时期诸侯国:中山国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494年 , 中山与齐、鲁、卫共同伐晋 , 取得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境内) , 将棘蒲列入中山国版图 。前491年 , 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乱逃奔鲜虞中山 , 荀寅原是中山的死敌 , 但此时中山为了削弱晋国 , 将荀寅接纳到新占领的晋国属地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 。为报复中山国 , 公元前489年春 , 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 , 击败中山 , 这次进攻对鲜虞中山国的打击极为沉重 , 以至此后20余年间史籍对中山国没有只字记载 。
然后晋国又把矛头指向中山国的最后一个属国仇由 , 晋国的智伯(名荀瑶)诡计多端 , 唯恐仇由国路险难行 , 遂新铸大钟一口 , 诡称送给仇由国君 , 使仇由国"斩岸堙溪"以迎钟 。仇由臣相赤章蔓看透了荀瑶的诡计 , 多次劝说国君 , 但仇由国君得钟心切 , 不听劝阻 , 七天后仇由被灭 。
外围扫清后 , 晋国开始进攻中山国本土 。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 , "荀瑶伐中山 , 取穷鱼之丘"(在今河北易县境内) 。前457年 , 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 , 直插中山腹地 , 占领左人、中人(在今河北唐县境内) , "一日下两城" , 中山国受到致命的打击 。
公元前453年 , 韩、赵、魏三家分晋 , 晋国名存实亡 。前403年 , 赵、韩、魏被封为诸侯 , 形成秦、齐、楚、燕、赵、韩、魏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中山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 , 开始了复兴 。
前414年 , 中山武公率领他的部落离开山区 , 向东部平原迁徙 , 在顾(今河北定州市)建立了新都 。武公仿效华夏诸国的礼制 , 建立起中山国的政治军事制度 , 对国家进行了初步治理 。但武公不久即去世 , 桓公即位 , 桓公年幼无知 , 不恤国政 , 因此遭到晋国的进攻 。魏文侯派遣乐羊、吴起统帅军队 , 经过三年苦战 , 于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 , 魏文侯派太子击为中山君 , 三年后又改派少子挚 , 后来击被立为魏国国君 , 就是魏武侯 。中山国的残余退入太行山中 。
中山被灭后 , 桓公经过20余年的励精图治 , 积蓄力量 , 终于在公元前380年前后重新复兴了中山国 , 定都灵寿(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 。
复兴后的中山国在赵国东北部 , 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 , 因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 。赵国在公元前377年、376年曾两次进攻中山国 , 都遭到中山的抵抗没有成功 。此后 , 中山国开始修筑长城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成侯六年(公元前369年) , 中山筑长城 。"考古工作者曾在顺平、唐县等地发现了土石混筑的战国中山长城 , 长城高处约有3米 , 宽0.5-2.5米 , 做法是两侧挖地基 , 砌石块做边墙 , 中间用土和碎石填充 。另据专家推测 , 中山长城可能在中山国西北边界 , 沿今唐县、曲阳、行唐、灵寿、平山、石家庄西南的太行山南下 , 终点在邢台西北 。公元前296年 , 赵灭中山国 , 将王尚迁徙到肤施 , 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 , 经过350余年时间 , 宣告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