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震撼的权位之争偏偏没有死一个人!( 三 )


于谦被杀
英宗此时倒是比较倾向于不杀于谦,他说:"于谦实有功 。"不忍心杀害功在社稷之人 。可是,徐有贞、石亨等人马上把当年英宗蒙尘的时候,于谦主张立景泰的故事说出来,而且,进一步阐明:"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意思就是说,如果不杀于谦,你就是得位不正,没有合法性 。这样英宗才下决心杀于谦 。后来,经过群臣力争,开恩改为斩首 。
于谦和王文被捕以后,在狱中受到酷刑的审讯,王文受刑不过,为自己辩护,于谦朗然笑道:"亨等意耳,辩何益?"大义凛然 。明英宗、徐有贞、石亨这些刽子手对于谦抄家的时候,才发现"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 。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他们都大惊失色 。
于谦临刑的时候,据史料记载:"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京郊妇孺,无不泣洒",当时的民谣唱道:"鷺鸶水上走,哪里觅鱼嗛(于谦) 。"锦衣卫指挥鞑靼人朵儿是太监曹吉祥的门生,他不畏死,亲临刑场为于谦哭祭,遭到曹吉祥的痛打,朵儿不怕,第二天仍旧坚持去,曹某也没办法了;宦官裴某协助于谦少子于广逃往民间隐居;指挥同知陈逵感于谦的冤枉,不顾个人生死,亲自收敛于谦的遗骸;兵部侍郎吴宁是于谦的部下,为于谦亲自选定女婿,后来安葬于谦 。这些忠义的举动都说明公道自在人心,不是杀戮能够灭绝的!
于谦死后,归葬西湖,后人有诗:有赖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南明抗清名将张煌言也说:"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后人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抗击侵略者,在民族、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于谦的公而忘私的大义风格和品格:据浙江人屠隆记载,于谦事前知道石亨等人的密谋,那时候,军队都在于谦的掌握之中,于谦只要一声号令,徐有贞、石亨顿时化为乌有,可是,于谦说:"顾念身一举事,家门可保,而两宫不全;身死则祸止一身,而两宫得全 。"功则归人,祸则归己,大公忘私,大义凛然!
成化二年,明宪宗迫于人民的呼喊和朝野的压力,给于谦平反,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 。赐祠于其墓曰"旌功",有司岁时致祭 。万历中,改谥忠肃 。杭州、河南、山西皆世奉祀不绝 。祭文称:"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才,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 。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一时天下人心稍稍平复 。
于谦被杀,可能始终是英宗心中不可解开的一个心结 。英宗复位后,陈汝言继于谦为兵部尚书,不到一年,因事获罪,抄家时缴获赃物巨万 。英宗召大臣去看,很伤心地说:"于谦在景泰朝深受重用,死的时候却家贫如洗 。陈汝言贪得也太多了吧!"于谦抄家之时,家无余赀,只有正门锁得紧紧,打开一看,却都是景帝所赐的蟒衣和宝剑 。故而英宗如此感叹 。于谦诗文亦佳,《石灰吟》被认为是他人生的写照:"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于谦死了以后,蒙古又开始屡屡骚扰明朝北方边境,英宗计无所出,只是忧心不已 。有一天,恭顺侯吴谨趁机在旁进言:"如果于谦还活着的话,一定不会让敌人如此猖狂 。"英宗听了,默默无语,也不怪罪吴谨,想必其内心肯定会起波澜的吧!
石亨因拥立有功,受到英宗的重用和赏赐,由武清侯升为忠国公,食禄1500石 。本来景帝很信任他,病重时让他代行祭祀大礼的 。没想到他却趁机发动了这场政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