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每天超负荷工作的医护人员 面对鞠躬致谢他们瞬间“破防”
_原题为:医护人员每天只睡五个小时,超负荷工作、安抚隔离人员情绪……
面对鞠躬致谢他们瞬间“破防”
核心提示:“阿姨,今天状态好点儿没?”
“您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夜陪伴在隔离人员的身边,每天只睡五个小时,从来不喊累,在危险面前,没有一丝一毫犹豫,他们就是在隔离宾馆工作的医护人员。
11月2日,采访人员采访了这群勇敢的抗疫者,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
文章插图
超负荷工作没怨言
“我曾两次被抽调到隔离宾馆,所以对隔离工作比较了解。”市第三医院的医生于洋对采访人员说。回忆在隔离宾馆工作的日子,于洋思绪万千,那段日子,充满了激动、兴奋、难受、怀念。
前不久,市第三医院接到上级防疫指挥部的工作安排后,紧急从各科室抽调人员,组建了一支由于洋为领队,姜佩芬、姚世邱、徐阳、周宇廷、张垚为队员的精干团队,第一时间入驻新潮7天隔离宾馆,全力承担对密切接触者和来自中高风险地区返庆人员的集中医学观察任务。
到达宾馆后,放下行李,大家马上进入到工作状态。曾参加过隔离宾馆工作的人,不停地向新同伴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大家相互学习,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刚来隔离宾馆,大家都很兴奋。”于洋说,工作小组把防控物资清点整理完毕后,按相关防控方案要求,选取了60间隔离房间。随后,大家齐动手,划分了“三区两通道”,在隔离区设置了医疗垃圾暂存间,封堵了所有房间的排风口,相关设备设施,一并配备到位。
准备工作结束后,工作小组成员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开展穿脱防护服及核酸采集培训、召开小组会议部署工作和分工、解读政策文件及熟悉流调内容,直到凌晨三点,才将所有前期工作准备就绪。
第二天,一天就接收隔离人员60人,面对休息不足超负荷的工作,大家没有一句怨言,只为了一个目标——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文章插图
不睡觉也要打好提前量
于洋作为领队,第二次参加隔离宾馆任务,他深知责任与使命的重大。
每天,他要负责医学观察隔离点对外联络与沟通的所有事宜,每晚只睡五个小时,每天他总是第一个起床,把准备工作做好,连续几天高强度工作,他的嗓子哑了,每天靠含片支撑。他觉得自己是领队,自己累点不怕,要保证大家平安归来。
队员徐阳接诊隔离人员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流调与健康情况问询工作,连夜建立了隔离人员的档案,并及时做好特殊人群提示工作。
姜佩芬作为医院感染科防控的专家,从“三区”消杀,再到医疗垃圾的处理,给出了具体意见并一一落实。
一天午饭时,一位大娘情绪焦虑,姚世邱听说后,立即放下手中的筷子,第一时间换好隔离服,出现在老人的面前,为老人进行心理疏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疏导,老人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连连对她道谢。
周宇廷,她不仅有隔离宾馆工作经验,且做事周到,主动承担起为全体工作人员采集核酸与“三区两通道”环境核酸采集的重任。
张垚年龄最小,却是个十足的行动派,每当有工作的时候,总能听见她的声音:“我去吧,我行。”
按照防疫风险要求,他们每天要为隔离人员进行四次体温测量,在不同时段为其采集核酸标本,并及时做好记录。全体医护人员都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哪怕是彻夜不眠,也要打好提前量。”采访中,队员们表现出来的态度,让采访人员感动。
- 垄断|每天能省2个亿!中国女科学家仅用9个月,攻克美国垄断50年技术
- 点火者|11岁男孩拾到打火机每天上山点火
- 延安|延安抗疫夫妻档每天一线运送医护:疫情过后我们再回家!
- 滞留|西安“抗癌厨房”变身“抗疫厨房”:每天送出千余份爱心餐 为冬日古城添暖意
- 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每天奔走八小时为同学送饭
- 汤国社|66岁野保员每天巡湖20公里,守护“候鸟天堂”
- 疾控中心|抗疫暖色调|流行病调查员:每天工作20个小时 做鄠邑区的守“鄠”人
- 外卖员|缙云这群人化身“外卖员”,让村内老人每天吃上热乎饭
- 社区|【“疫”起同行】爱心物资驰援社区防疫一线 街道:每天都有三四批
- 消毒|每天搬运400多箱涉疫垃圾 “90后”朱国栋坚守清运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