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在黄池争霸,最后到底谁胜了?( 二 )


本来作为十三太保的《春秋左传》给出了答案 , 千古之谜在此就应该尘埃落定了 。但是儒家经典既然叫做十三太保 , 那么《春秋左传》就不是唯一的终极评判者 。另外一个大太保《春秋公羊传》给出了不同的声音:“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吴何以称子?吴主会也 。吴主会则曷为先言晋侯?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其言及吴子何?会两伯之辞也 。不与夷狄之主中国 , 则曷为以会两伯之辞言之?重吴也 。曷为重吴?吴在是则天下诸侯莫敢不至也 。”这段话翻译下来可以总结为两句话:“黄池会盟吴国当了带头大哥 。”“吴国发起会盟 , 天下诸侯莫敢不从 。”如果说两大太保《春秋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正在掌对掌拼内力 , 谁也打垮不了谁的时候 。一个长期跟着《春秋左传》混的小弟《国语》突然从斜刺里杀出 , 用指法袭击了《春秋左传》的膻中穴 。《国语》这本书以童书业先生的话说 , 史料价值明显低于《春秋左传》 , 而且成书时代也稍晚于《春秋左传》 。即使这样 , 在几大高手不能互相说服的时候 , 《国语》的史料还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国语涉及黄池会盟的篇幅比较多 , 我在这里就不在引用原文 ,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国语·吴语·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和《国语·吴语·吴差使王孙苟告于周》 。总之《国语》要告诉我们的是吴国在黄池会盟上把晋国吓尿了 , 最终当了带头大哥 。
从以上史料综合下来看 , 《史记》内容混乱 , 出错是常事 , 所以《史记》内容不能做评判标准 。《春秋左传》离历史真相时间最近 , 而且江湖地位很高 , 有“混江湖不识《春秋左传》 , 读遍史书也枉然”的说法 , 所以我们对《春秋左传》的发言不能等闲视之 。但《春秋左传》哪怕犹如乔峰一样的地位和武功 , 也难以抵御慕容博与鸠摩智的联手 。《春秋公羊传》和《国语》的史料互相印证 , 他们共同得出的结果比《春秋左传》更具有说服力 。而且如果非要拉上《史记》进行综合评比 , 《史记》提到吴王当上霸主的史料也多于晋国 。反而《史记》提到晋国胜出的史料内容同《左传》内容如出一辙 。说明司马迁在史料取材方面是多渠道的 , 可能因为写《史记》的工作量太大 , 或者《史记》根本不是出自司马迁一人之手 , 所以造成史料上前后矛盾 。不管怎样 , 吴王夫差最后当上了带头大哥这个结论是更靠谱的 。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黄池会盟最后是夫差坐上了霸主宝座 。得出这个结论不是把上述历史资料拿来进行简单对比 , 而是基于吕思勉先生《先秦史》与童书业先生《春秋左传研究》中对于黄池会盟的观点及自己的一些思考而得出 。
(一)吕思勉先生认为晋国自从弭兵会盟之后就已经衰落了 , 而此时吴国刚刚强盛起来 , 晋国怎么可能与吴国争强?另外 , 《春秋左传》大多采用晋史 , 古人很久以前就有定论 , 所以《春秋左传》的作者在黄池会盟这段史料的记载中肯定不免有所忌讳与掩饰 。童书业先生认为《春秋左传》一书于列国则扬晋、楚而抑齐、秦 , 记鲁国之事尤为详细 。所以作者一定是与鲁国、晋国及楚国有关的人 。因此这个人肯定在记载黄池会盟这段材料时张扬晋国之威 , 打压吴国之势 。童书业先生还大胆推测《春秋左传》的作者是吴起 , 因为吴起先后在鲁、晋(魏)、楚效力 , 且对《春秋左传》有深入研究(童先生的例证此处不再展示)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更是提到“吴起 , 卫左氏中人也 。”说了这么多 , 总结下来就是《春秋左传》关于黄池会盟这段史料不靠谱 。《春秋公羊传》加《国语》 , 再加吕思勉和童书业的观点 , 《春秋左传》算是被破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