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护湖夫妻坚守“孤岛”:武湖生态越来越好,我们的付出值得
文章插图
汪瑞雪(右)、胡海英向五星红旗敬礼、行注目礼。长江日报采访人员金振强 摄
在武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6万亩的广阔湖面上,一座两层吊脚小楼伫立在水中央已有20多年。武湖巡湖管护一部的4名队员长年坚守在这个“孤岛”上,汪瑞雪、胡海英是他们当中的一对夫妻。
1996年,汪瑞雪成为武湖管护员。1998年,管护点的吊脚小楼建成,汪瑞雪就上了“岛”。2004年,汪瑞雪的妻子胡海英上“岛”,加入武湖巡湖管护一部。2018年12月31日,武湖实施全面禁捕,他们在此24小时值守。今年10月,长江日报采访人员数次到武湖采访这对守“岛”护湖的夫妻。
从“孤岛”出发可快速抵达管护现场
文章插图
“孤岛”设在武湖中央,便于管护员巡湖。长江日报采访人员金振强 摄
武湖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新洲区交界处。从位于黄陂许塆的武湖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办公区出发,乘坐快艇在湖面上飞驰10余分钟,穿过武湖大桥,就能看到一栋两层高、类似吊脚楼的建筑。因四面临水,这栋小楼更像是一个“孤岛”。
小“岛”正对着的是新洲仓埠街道,背面是黄陂六指街道。“岛”上有厨房、卫生间各一间,再就是几间宿舍,从每间房的窗户都可以看到湖。
“大家都说我们这是‘湖景房’。”汪瑞雪笑着说。汪瑞雪今年44岁,是武湖巡湖管护一部队长,因长年在户外工作,皮肤黝黑。
上“岛”进门处,最显眼的位置挂着“武湖水上安全十不准”,其中规定遇到3级以上风力不巡湖。
墙上挂着望远镜,方便随时查看湖面四周岸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管护员们可从“岛”上最快到达现场。这也是这个特殊的管护站点20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原因。
汪瑞雪是1996年8月通过招工来到武湖的。他说:“当时,我是毛头小伙子。如今,我的女儿已参加工作。”
刚开始巡湖时,汪瑞雪就住在船上,保护渔场资产。1998年,为了改善管护员的生活条件,渔场建了这栋吊脚小楼。汪瑞雪成为第一批上“岛”工作的管护员之一。
汪瑞雪的妻子胡海英从小在湖边长大。结婚后,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于2004年上“岛”加入武湖巡湖管护一部。胡海英负责管护员们一日三餐等后勤保障,人手不够时也参与巡湖。
南通长江、北连滠水、鱼类资源丰富的武湖2013年成为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对强化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黄颡鱼,这里同时保护鳜、团头鲂、翘嘴鲌、鳡鱼、中华鳖等多种名优经济水产种质资源。
2018年12月31日,武湖实施全面禁捕。汪瑞雪、胡海英的工作也有了新内容——禁捕值守、生态修复、湖面保洁。
儿子刚满月就被抱上“岛”
文章插图
在“孤岛”上,汪瑞雪(左)、胡海英观察湖面情况。长江日报采访人员金振强 摄
由于24小时值守,“岛”上的作息都围绕着巡湖进行。每天清晨6时左右,煮饭、洗菜、炒菜,胡海英就在厨房忙开了。“岛”上的生活物资需要管护员每周开快艇去岸上办公区补给。
汪瑞雪对天气预报格外敏感,会不时查看网上实时天气情况。这个季节,巡湖还不太冷。到了冬天,管护员得穿上军大衣、戴上雷锋帽才扛得住。盛夏,快艇座椅被晒得发烫,蚊虫又会不时来“打扰”。
一进门右边那间宿舍是汪瑞雪夫妇在“岛”上的家。10余平方米的房间内,摆放了一张双人床、一组衣柜、一张书桌,就满满当当了。
- 老两口|南昌一对“钻石”夫妻,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去世
- 抗疫|「八婺战“疫”暖新闻」警医夫妻同心抗疫,现场画面让人破防!年纪大了,看不了这些……
- 儿子|“狠心”夫妻把6岁儿子送去亲戚处 全身心投入战“疫”一线
- 夫妻二人|?“孤掌渔娘”信义故事背后——一对夫妻三只手,握得很紧很有力
- 消防员|“火焰蓝”和“天使白” 他们是最美“逆行夫妻”
- 延安|延安抗疫夫妻档每天一线运送医护:疫情过后我们再回家!
- 新冠肺炎|疫散之时便是我俩婚礼之日!象山一对抗疫“夫妻”的生日愿望
- 上山顶|新年第一天,驴友夫妻走进一条神秘的古道,之后发生的事情惊动了警察
- 微微一笑|公交“夫妻档”坚守岗位跨年 守护乘客回家路
- 志愿者|壹点公益星丨“公益夫妻档”周荣江李维娜的爱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