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郑国的发展史( 二 )


经过几次君位争夺,郑国国势大不如前,而周边列强则纷纷而起 。南方的楚国早已不尊周王室号令,求加爵位不成之后自立为王,并大肆兼并汉水诸姬,直接面对郑国 。而北方的晋国,曲沃一族对晋国公室的斗争取得了绝对优势 。齐国则实行了改革,齐桓公开始称霸 。郑国位置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且夹于大国之间 。因此列强争霸,常把郑国作为战场 。在对外政策中,郑时而亲楚,时而亲晋,但大多数时期亲楚 。
郑国自郑襄公开始,七穆轮流执政,掌控国家大权,而郑国国君则势力大衰 。七穆执政时期,只有子产当国时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郑国得以取得喘息之机,国力稍稍有所恢复 。但子产之后,郑国仍复如旧,国家已势不可为 。
前712年,郑、秦、晋三国伐许,许国战败,退居原许国东偏 。前697年,东偏的许国趁郑国内乱,夺回故地,之后郑国于前665年和627年两次伐许,再之后郑国于前588年、前577年和前576年三次伐许,许都以割地请和 。前576年,许国长期为郑国所逼,只好远离旧许,迁至楚方城外的叶,寻求楚的保护 。之后许虽然在其他各国帮助下复国,但是最终于前504年为郑国所灭 。
进入战国,郑国仍然得以苟延残喘 。此时郑国最大之敌人已经是新兴的韩国 。然郑国仍内乱内斗不止,郑哀公为国人所杀;韩国攻郑,杀幽公 。于是国人立幽公之弟公子骀为君,是为郑繻公 。韩非称郑国发生了太宰欣取郑事件,此事详情已难以考证 。郑繻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 。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 。前375年,郑国灭于韩国 。
在韩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 。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之党又杀繻公 。郑国这时根本不需要外国来灭也会自己灭亡 。子阳之时,郑国已经一分为三 。郑君乙二年,郑负黍反,归韩,十一年,取阳城,二十一年(前375年)韩灭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