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句国算是一个强国吗?它存在了多长时间( 二 )


在这历史大背景下的公元前639年 , 须句国第一次被邾国所灭 , 须句的国君逃奔到了鲁国 。须句国的族人纷纷四处奔命迁徙到了新居地 , 被当地同姓的任、宿两国收留 。本着“兴灭国 , 继绝世”的惯例 , 让它在那里维持祭祀的 。按照当时依族迁名随的惯例 , 迁徙后的新居地仍称须句 。所以在《水经注》中谓一国而有两城 , 显系寄人篱下不得安居而辗转迁移的结果 。须句的国君流亡到鲁国去之后 , 因鲁僖公的母亲是须句族人 , 号成风 。成风命僖公封须句 , 以“崇明祀 , 保小寡”、“修祀纾祸” 。于是 , 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冬伐邾 , 至次年春天打败了邾国 , 帮助须句国君复了国 。
邾国心有不甘 , 于当年八月初八日(公元前638年)出师伐鲁 , 对鲁报复 。鲁僖公看不起邾国 , 竟然“不设备而御之” 。大夫臧文仲劝谏说:“国无小 , 不可易也 。无备 , 虽众 , 不可悖也 。”希望僖公不要轻敌 , 认真做好战备 , 但鲁僖公不以为然 。两军交战于升陉 , 结果鲁国大败 , 连僖公的头盔也成了邾军的战利品 , 被悬挂在城门之上 , 成为鲁国历史上的一大国耻 。须句国再度被邾国所灭 。
公元前620年 , 鲁文公七年 , 鲁国再一次向邾报复 。《春秋·文公七年》:“春 , 公伐邾 , 三月甲戌 , 取须句 , 遂城郚 。”鲁国这次没有兴灭继绝 , 或许须句族人早已远迁 , 要兴灭继绝也没有对象了 。于是便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封在这里 , 统治这片地方 。致被《左传》作者认为“非礼” 。也正因此之故 , 《春秋》从此没有再提须句 , 须句是最终灭亡了 , 地为鲁国所并 。
从公元前638年 , 邾国出师伐鲁 , 须句国灭亡了 。到公元前620年 , 鲁国再一次向邾报复 。结果是没有也不可能再“兴灭国 , 继绝世” , 须句就此消失在历史的茫茫大海中 。须句族人就此失去了古国家园 , 开始寄人于周边邻国或远走天涯 。如今 , 我们不禁要问:须氏后人到底去了哪里?迁徙在何方?据湖北历史大事年表(先秦时代)在《湖北历史上的古国(或部落)风国》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有关伏羲后裔须句国 , 须句氏迁徒到此的记载: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东北部的皂市镇 。“伏羲的后裔 。公元前639年 , 邾国灭亡伏羲后裔须句国 , 须句氏迁徒于皂市 , 建立风国 。风国即伏羲之后子城 , 上有伏羲庙” 。又载:“皂市文化历史悠久 。皂市古为风国地 , 相传黄帝在此看中美丽的风后 , 便在这里建都 , 号风国 。至今五华山上还留有风城的遗址 。又传春秋时期 , 伏羲后裔须句氏曾在此避难 , 现仍留有“羲农殿”遗址和“须句氏旧部”及“风后先型、羲皇古都”的石刻碑文” 。
在当地的政府网站上发现 , 有当地名人撰写的《皂市镇地名赋》 , 一开头就这样写道:五华山青 , 三澨水秀 , 街名皂市 , 地属竟陵 。额题“古风氏故国” , 碑勒“须句氏旧都” 。羲农一殿 , 栋宇常新;…… 。看来这个信息资料是可靠的 , 是有历史根据的 。这是至今为止唯一发现的有关须句国亡国后须句氏迁徙的史料记载 。欣喜之余 , 但又感到遗憾 , 遗憾的是须句氏后裔在当地早就不见了踪影 , 毕竟时光已经过去了二千七百多年 , 完全有可能是在那战乱不断的动荡年代里以及二千多年的历史风云中隐姓埋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