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妥协:武则天失去宝座后为何还受尊祟?( 二 )


武则天的第二个贡献是经济政策,使得老百姓也流动起来了 。武则天之前唐朝有一个土地分配制度是均田制,均田制的中心原则是把老百姓束缚到土地上,你名下有多少土地,到年终要按土地的指标向你收税,你要无偿给我提供劳役,对农民有束缚作用也有帮助作用 。后来束缚作用越来越强,人都被束缚在土地上,要老实地待在土地上,对经济有很大束缚 。
网络配图
武则天实行相对宽松的政策,登记制度慢慢不再进行,不再清查户口清查土地,老百姓可以进城打工,可以到其他政府没有控制的地方开荒,很多老百姓进入洛阳、扬州这样的大城市做小买卖,城乡经济流动起来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土地利用率都加强了,她的经济政策也使当时的经济活跃起来,创造了50年人口翻一番的成就 。当时唐朝面临的问题是人少地多,控制不了那么多土地,经济国防受影响,是努力增加人口的时代 。明清提倡寡妇守节,唐朝不是,为了刺激人口增长,规定法定婚龄是男15女13,在民间比这还要低,太平公主的女儿11岁就结婚了,就是为了刺激人口 。
武则天通过这样自由的经济政策让老百姓受到的束缚减少了,人口增加了 。大唐王朝显得非常活跃,整个社会的流动非常活跃 。这个活跃给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长安成为当时一个国际都会,开元盛世用的宰相都是武则天时期培养出来的,都是科举制度选出来的 。因为武则天有这样的历史贡献,因为她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所以虽然是中国历来讨厌女性干政,但到时候历史对武则天还是有比较中肯的评价,说她是“求材贵广、考课贵精,累朝赖多事之用”,她培养的人才汇集好几个时代,在她统治的时代老百姓都生活很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