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的传奇人生:为理想而生( 二 )


4年后,黄宗羲终于在一个孤岛上找到了鲁王 。大臣们每天生活和办公,都在小船之上,十分凄凉,据黄宗羲后来回忆,“落日狂涛,君臣相对”,然而为了抗清的理想,他甘之如饴,陪伴鲁王流亡在岛上 。那年冬天,黄宗羲还冒着生命危险,渡海东赴日本长崎,乞求日本方面出兵帮助鲁王抗清 。这当然是没有任何结果的 。
从日本黯然返回中国之后,黄宗羲剃发归顺清朝,再也没有公开参加抗清的战役 。他在日本到底碰上了什么事情,现在已经无法得知 。从此之后,黄宗羲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悄悄地营救抗清志士,也曾与钱谦益一起暗中策划军事活动 。1659年,郑成功率领23万联军、8000艘战船,沿着长江北上,可惜功亏一篑,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这一年,黄宗羲50岁了,他觉得自己老了,再也没有精力抗清,决心隐居,为明朝痛定思痛,反思为何亡国亡天下等问题 。他在著名的《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激烈地批评了君主专制制度,反映了他在思想上取得的高度 。

反目成仇
然而黄宗羲突然决定当一个遗民,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理解 。当时有不少人是因为受到黄宗羲的影响,才参加抗清,不料黄宗羲自己却率先放弃抗清 。由此也造成了兄弟、朋友之间的反目成仇 。
黄宗羲的两个亲生弟弟黄宗炎、黄宗会,抗清多年,与兄长一起出生入死 。然而,现在黄宗羲不但整日埋头著书,还同清廷官员姜希彻等人在浙江创办书院 。黄宗羲认为武力推翻清政府已经不可能,那么,只能在文化上对它进行改造,要培训出一批学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统治机构发挥作用 。这种想法,却没有得到弟弟们的理解 。自从黄宗羲办书院后,他们就很少出现在黄宗羲身边了 。
好友吕留良也与黄宗羲绝交了 。吕留良曾是一位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因为受到黄宗羲的影响而放弃了清廷的科举 。正当吕留良想在反清事业中大展拳脚的时候,黄宗羲却开始教育子弟参加科举 。他因此大骂黄宗羲,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
在黄宗羲与吕留良产生矛盾的过程中,黄宗炎大肆推崇吕留良的气节,表达对哥哥的不满 。这些事情,无疑让黄宗羲非常痛苦 。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但得不到朋友的理解,甚至连手足兄弟也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然而,这是一条自己选择的道路,尽管这是艰难的选择,也得继续走下去 。
丧事奇特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的传奇人生:为理想而生】 黄宗羲死于1695年,但早在1687年,他就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 。他对后事的安排还引来了一场轩然大波 。
黄宗羲一生抗清,晚年从事学术文化活动,不被人理解,所以内心十分痛苦 。这种痛苦反复折磨着他,使得他对自己的葬礼产生了一种新的想法 。
人去世之后,一般都会穿上寿衣,放到木制棺材里下葬 。黄宗羲却希望自己死后将头发散开,盖上一条单被,放在一个石头棺材里裸葬 。清朝入关后,老百姓都要扎辫子 。散发表示不愿意再扎辫子,不再当清朝的老百姓 。这是当时很多遗民的做法,倒也不稀奇 。但尸体不穿寿衣,放在石棺里很容易因虫蚁啃噬而迅速腐烂,这种下葬的方法就大大违背了当时的风俗 。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非常为难,于是就请自己的族叔前去和黄宗羲商量,看能不能让他改变主意 。结果黄宗羲非常不高兴,特意写了一篇名为《葬制或问》的文章批评儿子,说对于父亲的遗嘱,儿子都要遵守,否则,“则平日之为逆子无疑矣” 。而且,作为儿子,不能阳奉阴违,一边答应父亲,另一边却希望父亲去世后仍按照普通的葬法来安葬 。这让黄百家感到非常委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