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三国:关羽为什么要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二 )


3、诸葛亮的话就更有意思了 , 忠之名望 , 素非关、马之伦也 。就是说黄忠的名声和威望根本就不能和关羽、马超比 , 马超那是以前的一路诸侯 , 和刘备一样属于“主公”级别的地位 。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上表中 , 位列劝进群臣11人大名单的首位 , 而且挂平西将军衔 , 这个平西将军和黄忠的征西将军一样很有意思 , 和前后左右将军到底孰高孰低?诸葛的意思就是马超和关羽冠绝众将 , 黄忠配不上 , 那另一层意思又出来了 , 也就是说诸葛的潜台词就是黄忠还是能配得上张飞的 , 问题来了 , 既然张飞可以晋衔上将 , 凭什么黄忠不能晋升上将?诸葛亮说这话有意思吗?没意思!
4、小结论:关羽和诸葛亮不喜欢黄忠这类人?也不能 , 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张飞传》) 。关羽是不喜欢文官 , 喜欢武将 , 不喜欢糜芳、傅士仁这种文不文、武不武的半吊子 。张飞是个屠夫出身 , 见到诸葛亮的文人英姿后才楞充大尾巴狼 , 抓只毛笔就敢附庸风雅 , 那么关羽在本性上是不会对黄忠这种宿将产生抵触情绪的 。诸葛的话就更有深意了 , 诸葛亮的智慧是以恢弘大局观著称的 , 在刘备集团起步阶段急需黄忠这种人才 , 拉拢和培养都来不及 , 怎么可能去打压呢?
二、四大上将名额有限
大汉王朝的军衔 , 太尉成为虚职以后 , 大将军既是顶级武职更是顶级军衔 , 两汉时代大将军甚至成为控制朝政的体制 。下来是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 , 这四个军衔毫无疑问是第一档的四大元帅 , 位比三公 , 常设 , 且排名讲究严格的先后秩序 。接下来的第二档就是前后左右四将军 , 四大上将 , 位比九卿 , 不常设 。严格来讲 , 上将的排名也必然是分前后的 , 顺序是前左右后 , 而不是前后左右 。比如尚书左右仆射 , 品级虽然相同 , 但是以左为尊 。第三档军衔是中郎将 , 中郎将名声最大的时候有两个时期 , 第一个时期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四大中郎将: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隽、北中郎将卢植、东中郎将董卓 。甚至车骑将军直接统领中郎将镇压黄巾军 , 皇甫嵩更因军功由中郎将直升车骑将军 。第二时期是前将军董卓进京后 , 手下著名的五大中郎将:牛辅、董越、段煨、徐荣、胡轸 , 其中徐荣战绩辉煌 。第四档军衔就是校尉 , 著名的就是灵帝时的中常侍蹇硕领衔 , 袁绍、曹操为成员的西园八校尉 , 以及牛辅手下的李傕、郭汜、贾诩等校尉 。中郎将和校尉就没有名额限制了 , 如骑都尉吕布投靠董卓后 , 当即升为中郎将 。那么前后左右四大上将名额就是死的了 , 仅此四名 , 就是到三国末期 , 大将军、车骑将军贬值时 , 前后左右将军的职数也只有四个 。
三、谁能顶黄忠的上将缺儿?
四大上将的顺序是前将军关羽 , 左将军马超 , 右将军张飞 , 后将军黄忠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 , 关羽和诸葛亮话的意思根本不是说黄忠不够上将的格 , 而是四大上将名额有限 , 这个名额不应该给黄忠 , 那么应该给谁?我们还是从劝进汉中王上表中的11人大名单来分析: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先主传》) 。上将的排位顺序在这个11人大名单中就已经初定 , 马超第一位 。正式授衔时 , 只是将关羽和马超的位置互调了一下 , 关羽毫无置疑地成为第一上将 。再将许靖、射援、诸葛亮、赖恭、法正等挂将军衔的文官剔除 , 发现仅剩李严一人 。那么在成都初定时 , 统兵将领中 , 取得偏将军和裨将军以上的杂号将军还有谁?只有四人 , 兴业将军李严、讨逆将军吴懿、翊军将军赵云和牙门将魏延 。直接投降刘备的李、吴二人的军功和黄忠差距太大;魏延的年龄介于关羽和刘封两代人之间 , 汉中之战后升任汉中太守、挂镇远将军衔就已经震惊全军了 。至于剩下的可以圈点的刘封、霍峻、黄权和陈到等人 , 不是年龄太小就是军功较低 , 唯一可以堪比黄忠的就只有赵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