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名臣汲黯:敢当面数落汉武帝假传圣旨赈灾( 二 )


汉武帝敬重汲黯的正直和忠诚 , 曾经称赞汲黯有“社稷之臣”的风范 。大将军“卫青”屡立战功 , 汉武帝却“踞厕视之” 。丞相公孙弘在闲暇时进见 , 汉武帝往往衣冠不整就和他对谈 , 豪不顾忌如此对待大臣是否有失礼之处 。
一日 , 汉武帝坐於武帐 , 恰遇汲黯前来奏事 , 武帝当时未曾戴冠望见汲黯入内 , 立即避身於帷帐之中 , 令人传话同意汲黯的奏请 , 可见汉武帝对其敬重!另一方面 , 汉武帝又对汲黯的犯颜直谏 , 感到不快 , 因此汲黯多次被外放到地方任职 , 还曾经因小小的过失而被免官 , 归隐田园多年 。
“汲黯”不仅敢於直言进谏 , 河内郡失火烧毁千余家 , 汉武帝派遣汲黯前往了解火灾情况 。汲黯发现火灾的损失其实有限 , 倒是当地的“水旱灾害”涉及万余家 , 严重到 “父子相食”的程度!汲黯当即决定以所持皇帝发给的“节”为凭据 , “代传皇帝旨意”命河内郡的官员 , 打开官仓分发粮食以赈贫民 , 汲黯救了一方百姓却犯了 “矫制”的重罪!
他回到朝廷立即“自劾” , 汉武帝念他为国为民的一片忠心 , 下令免於究办 。敢假传圣旨赈灾、且自行请罪又能全身而退的官员 , 大概就属汲黯无第二人了吧!
汉代人相信 , 淮南王“刘安”图谋造反之时 , 对於满朝文武官员视若无物 , 唯独忌惮汲黯一人 , 据说刘安曾感叹:『黯好直谏 , 守节死义;至说公孙弘等 , 如发蒙耳 。』
西汉後期的名臣“李寻”就有这样的一段议论:『闻往者淮南王作谋之时 , 其所难者 , 独有汲黯 , 以为公孙弘等不足言也 。』西汉名臣:“黄霸”、“谷永”、“贾捐之”...也把汲黯尊为官吏的楷模!当时舆论把他视为诤谏之臣的代表 , 不再称呼他的本名 , 乾脆称为“汲直”!
当然汲黯的成名 , 也与“汉武帝”的容忍有关系 , “汉武帝”对汲黯只能说又爱又恨 , 汲黯是忠臣为国家社稽贡献良多 , 但对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个性也极恼!不管是谁就算是皇帝他也直言不讳、毫不留情面 , 汉武帝知道他是良臣 , 因此也相当容忍汲黯 , 也给汲黯极大的面子和礼遇!
几年之後朝廷更换货币 , 江南盗铸风盛 , 地方官不能制止 , 汉武帝招来汲黯 , 要他去做「淮阳太守」 。汲黯伏地不受印 , 皇上强使受之汲黯才奉诏!汲黯哭诉:『臣以为会老死沟壑 , 不能复见陛下 , 不意陛下复收用臣 , 臣老矣病体不支 , 难以胜任郡事 , 愿为陛下中郎 , 出入宫中 , 为陛下补过拾遗 , 臣之愿也!』汉武帝说:『你不是看不上淮阳郡守这官位吧?我今日召你是借重你的名望 , 你可卧而治之 。』汲黯只得辞行.. 。
临行前对同僚“李息”说:『我离京赴郡 , 不能参与朝廷议论了!但御史大夫张汤这个人 , 智谋足以拒谏 , 狡辩足以饰非 , 心术不正 , 专门迎合皇上的意思 , 皇上不喜欢的就诋毁 , 皇上喜欢的就赞誉 , 舞文弄法 , 内怀奸诈;以博皇上欢心 , 外交贼吏;以压正直忠臣 。您位列九卿如不早言 , 将来必与张汤一起受诛!』李息害怕张汤权势不敢讲话 , 汲黯到了淮阳 , 把淮阳治理得政清人和!後来张汤奸谋果然败露 , 汉武帝听到了当日汲黯对李息的话 , 也判李息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