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西施不存在?故事和遗迹或为杜撰( 二 )


网络配图
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入松萝,鱼沉畏荷花 。
不过,此说在史书中找不到根据,应该只是后代文人的一个善良愿望 。
另一种说法是:西施被沉水而死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该书编写于战国时期,距西施生活的年代不远,其中所举的比干、孟贲、吴起之死,均与史实相符,由此推断,如果这个西施是我们所讲的西施,那么西施被沉也是真的 。另外,古本《吴越春秋》也说:“吴亡,西施被杀 。”《吴越春秋逸篇》更详细:“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 。”“鸱夷”就是皮袋,按这种说法,西施是被装在皮袋里扔进江中而亡的,这与同时代的伍子胥是一个死法,伍子胥就是被装在“鸱夷”里投入了钱塘江中 。根据民间传说,千古奇观“钱塘潮”就是由于伍子胥的怨怒形成的 。
分析以上三种说法,最后一种更符合历史的必然 。假如西施真有其人,也不过是一个天生丽质、在吴越政治斗争充当了工具的农家女子 。灭吴后,“兔死狗烹”是情理之中的事 。看一看范蠡出逃、文种被杀,就知端的 。
西施真的存在吗?
西施的传说虽然在民间和各种野史中异彩纷呈,但是关于西施的有无,历来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
反对者的理由是:
其一,翻阅《史记·越世家》《国语·越语下》等正史,其中都记载了吴越两次交战,也都写了勾践失败后到吴国为奴以及后来勾践报仇雪耻之事,但都未提到西施 。《史记》中还记载了范蠡的结局:勾践复国后,范蠡“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浮海出齐……父子孜产……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但是,只字未提西施其人 。《国语》《史记》离春秋时代较近,也未记录为越国雪耻灭吴作出“卓越贡献”的西施,可见传说不是事实 。
其二,西施是古代美女的通称,不是实指,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屡见 。早于勾践两百年的《管子》中就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
其三,所有与西施有关的先秦典籍,都不曾提到“美人计” 。到了东汉的《越绝书》中,西施才开始与吴越战争挂靠,书中说:“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文种)献之于吴王 。”此后,西施作为吴越战争的历史人物,开始出现于民间传说 。而《越绝书》是部连作者都不能确定的书,其内容多采传闻异说,所以此书的资料不太可靠 。
其四,关于《越绝书》的作者,最常见的说法是东汉的袁康、吴平等人 。与袁康同时代的赵晔在《吴越春秋》中,完善了《越绝书》中文种献西施给吴王的故事,使施行美人计更加完整 。后代人根据《越绝书》《吴越春秋》大加宣扬,给西施故事的流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一些地方志如《吴地志》《姑苏志》《会稽志》等,对西施传说亦做了种种杜撰,更增添了西施这一古代美女存在的可信性 。
疑问出来了,如果离春秋时期较近的《国语》《史记》都没有记载西施的故事,五百年后的袁康、赵晔又怎么可能知道这段历史陈迹?
其五,否认“西施美人计”者还认为,中国历史上一到国家败亡,就找出女子来当替罪羊,夏桀有妹喜,商纣有妲己,周幽有褒姒,不一而足 。因此,吴越战争中的美人计,也不过是“女祸亡国论”的变种,是封建社会史学家和小说家的惯技,西施则是为这种观念而特意杜撰的一个人物而已 。
唐代诗人罗隐在《西施》一绝中说得中肯: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