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七是谁?乞丐头目王七为何被朱元璋封为逍遥王( 三 )


自从王七被朱元璋封为逍遥王并深受宠信后,大明京师的名门望族、王公贵戚都以能结识王七为荣 。一时,逍遥王府前,车水马龙,官盖如云 。但是,王七却认为与这些官僚应酬,俗不可耐,便经常离开府邸,外出闲逛 。
四、王七预言妃嫔龛
明洪武五年(1372年)秋,王七去南京东郊紫霞湖畔八卦洞拜访挚友刘基 。
刘基,字伯温,乃大明朝开国元勋 。此公太过聪明,近似半人半妖,因往往一眼就能看穿同僚和皇上的心事,故常常遭到朱元璋和王公贵族的嫉恨 。想当年,刘伯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立下赫赫功绩,是何等荣光?但因功高震主,朱元璋在位登九五后,就想“闲置”或除掉这个神鬼莫测的庙堂异人 。刘伯温为避祸,便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向朱元璋告假,携仨道童,去八卦洞潜心修道去了 。说来也怪,刘伯温虽然目空一切,但他却与王七相处甚笃 。刘基在朝为官时,经常与王七闲谈,日子长了,潜移默化中,王七不知不觉地也把刘基的“鬼八卦”学了个十之八九 。刘基自去八卦洞面壁潜修以来,众臣因天子对刘基不满,无人敢前去造访 。只有仁厚的太子朱标和王七常去八卦洞探视刘基 。朱元璋出于对太子和王七的偏爱,对此事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明洪武七年(1374年)九月,成穆贵妃驾鹤西去 。成穆贵妃的父亲与王七相交甚厚,将成穆贵妃归天之事泣告王七 。谁知,王七闻此噩耗竟面无悲色,反抚掌大笑,曰:“迟归天不如早归天……”这番没头没脑且有悖人之常情的话惊得泣告人目瞪口呆,直到后来太祖皇帝朱元璋驾崩后,成穆贵妃的老父亲才悟出当年王七的惊人之语确有先见之明 。
在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有一座掩映于苍松翠柏的宏大皇陵,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万年吉地——明孝陵,在孝陵内还陪葬着马皇后 。孝陵外侧还附葬有40多名嫔妃和宫娥,这便是明孝陵两庑旁列的46个“妃嫔龛” 。
这“妃嫔龛”背后有个悲惨的故事 。据《明史·后妃传》载:“初,太祖崩,宫人都从死者……”朱元璋在大限来临之前,怕在地宫“寂寞”,降旨恢复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殷、周,衰落于战国,绝迹于汉代的“活殉制”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太祖驾崩之际,传诏宫女殉葬,除了已去世的妃嫔,在世的都得跟他去西天 。
这46名妃嫔、宫娥(被朱元璋“宠信”过的)一听说要殉葬,个个花容失色、抱头痛哭 。大多妃嫔、宫娥不愿死,均被太监带到大堂,强令她们站在小竹床上,将绳索套上颈项,待太祖咽气时,立马抽掉竹床,她们即被吊死,葬于孝陵两侧,“永久伴君” 。被活活吊死的有郭宁妃、李淑妃、胡充妃、达定妃、李贤妃、刘惠妃、葛丽妃、郜嫔妃等;陪葬的宫娥因身份卑微,无名姓传世 。朱元璋生前为了安慰将被陪葬的“活殉者”的亲属,传旨建“妃嫔龛”,“以志纪念” 。
话说回来,当年王七在成穆贵妃死后,对其父连说“迟归天不如早归天”,想必他已从与朱元璋的交往中,觉察到朱元璋已流露出的“活殉”之意,故有上述“惊人之语” 。
五、王七代奏择吉地
洪武九年(1376年)仲春某日,王七和一个人称“张十八”的乞丐在三山门“悦来”客栈租了两头毛驴沿途浏览市井百态,不一会儿就出了朝阳门 。这天朱元璋也来东郊赏春 。王七与帝邂逅,忙与张十八翻身下驴,三叩九拜,山呼万岁 。朱元璋高兴之余,赐了顶官轿给王七坐,并让他跟自己一同去钟山南麓独龙阜的蒋山寺赐(进)香 。蒋山寺的老方丈见万岁爷驾到,“逍遥王”伴驾,甚感殊荣 。老方丈正清大和尚和都寺、知客僧向皇上顶礼后又向王七行合十礼 。礼毕,又将帝王迎到客堂用茶 。朱元璋兴致极好,品罢香茗后又到蒋山寺的祖堂(是专门供奉本寺历代祖师的场所)赐香、布施 。尔后,朱元璋还乘兴登上寺院后山,浏览山色 。从那以后,朱元璋又数次御临蒋山寺且次次都流连忘返、欲言又止 。有一天,正清方丈又陪同万岁爷去寺院后山寻幽 。朱元璋望着此处山若龙蟠,蜿蜒不绝,遍山草木,荫荫森森,一派帝王之相,遥指对面小土包一般的孙陵岗,喟然叹曰:“吴大帝(孙权)也太不识山川形胜了,怎么不选此处为久安之地呢?!”老方丈是何等聪明,他知道朱元璋是想选此处为“万年吉地”,但此事又不便面君直言 。然而,若佯装不知,岂不又有违圣意?怎么办?这时他突然想起了王七 。于是他连夜赶到逍遥王府,请王七在面君时代奏,称:自古深山藏古寺,而蒋山寺离京城太近,故请求迁址,伏望恩准 。朱元璋当然准奏,并施舍了大量建材 。蒋山寺便于洪武九年(1376年)迁到朱湖洞南,后迁到中山陵以东(现址),朱元璋赐名为“灵谷寺”,号称“天下第一丛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