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皇太极:死前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留下万里江山( 三 )


无规矩不成方圆,皇太极开始抓紧创制各种法令和制度,建立起一套封建制的法制体系 。使官民行动都有所遵行,一切都纳入了封建化秩序的轨道 。皇太极还努力团结其他民族,扩大自己的实力 。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怀着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以“诛戮汉人,抚养满洲”为基本国策,在辽沈地区实行残酷的民族屠杀和高压政策,“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 。这样做的结果,激化了满汉民族矛盾,汉人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接连不断 。皇太极即位后,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考验,明智地实行新的国策:“满汉之人,均属一体”,规定满、汉两个民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享有平等待遇的原则 。为此,他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化民族对立为民族融合 。
皇太极还将蒙古由盟友变为臣民 。从努尔哈赤起,就实行与蒙古结盟策略,皇太极开始也袭用这种策略,当然,这种关系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于是,当国力强盛起来之后,他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变政治联盟关系为主属关系,骠悍的蒙古民族成为受国法约束的清国臣民,蒙古纳入清国版图 。皇太极后期实行盟旗制行政体制,设立蒙古衙门,专司蒙古事务 。如此的改变,不仅彻底消除了这一外部威胁,而且,大大增强了清国的军事力量 。同时,皇太极变查禁宗教为礼敬喇嘛教,借此争取图伯特(西藏)归附 。不光如此,皇太极还非常重视发展农业 。女真人本以采集、渔猎为主要生产手段,到努尔哈赤时农业才刚刚发展起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 。皇太极认识到“有土有民为立国之本”,不能靠掳掠为生,所以,发展农业十分重要,他说:“劝农讲武,国之大经”、“厚生之道,全在勤治农桑”,便采取措施努力发展农业,例如他曾专门下令不许修筑道路、城垣等工程“有妨农务”,违者治罪,还把是否勤于和善于管理农事作为考核官员的标准 。
皇太极也注意到了多种生产兼顾 。一是女真人“赖以为生”的传统采猎经济继续发展 。二是改变努尔哈赤时期不甚重视手工业生产的局面,发展纺织业、冶铁业、造船业等,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精粗绢帛都能织造,达到了“服用自裕”的程度 。能够自行铸造西洋大炮,而且一次就可以造40门,可以说是批量生产了 。还开始自造战船,增强了海上作战能力 。除此之外,皇太极还根据形势的发展扩编八旗,增加兵员 。皇太极时期,降服的蒙古人越来越多,不断扩编,到1635年(天聪九年),按满洲八旗之制,编为蒙古八个旗,正式确立了蒙古八旗制 。成为一支直辖于皇太极本人、地位仅次于满洲八旗的军事力量 。到1642年(崇德七年),更增设了汉军八旗 。这样,清国的兵力就由努尔哈赤时的8旗扩编为24旗 。同时,他还健全了军队组织形式,申明法令以严明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