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谁才堪称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 三 )


赵云呢?长期跟随在刘备 , 诸葛亮的身边 , 很少独当一面 , 功业自然就不那么显赫了 。正因为这样 , 在蜀汉集团中 , 赵云的地位不仅不如关羽 , 张飞 , 而且不如马超 , 黄忠 , 魏延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 , 拜关羽为前将军 , 假节钺(早已被封为汉寿亭侯);拜张飞为右将军 , 假节(先已被封为新亭侯);拜马超为左将军 , 假节(先已被封为都亭侯);拜黄忠为后将军 , 赐爵关内侯;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 , 领汉中太守 。这时 , 赵云仅为翊军将军 。章武元年 , 刘备称帝 , 除关羽 , 黄忠已卒外 , 张飞迁车骑将军 , 领司隶校尉 , 进封西乡侯;马超迁骠骑将军 , 领凉州牧 , 进封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 。
这时 , 赵云的官爵却未升迁 。建兴五年 , 诸葛亮驻汉中 , 准备大举北伐 。这时 , 关 , 张 , 马 , 黄均已物故;魏延以镇北将军 , 都亭侯的身份 , 担任督前部 , 领丞相司马 , 凉州刺史;而赵云则以镇东将军 , 永昌亭侯的身份 , 跟在诸葛亮身边 , 地位仍不及魏延重要 。这种情况 , 一直持续到赵云去世 。
然而 , 历史上的赵云决非平庸之辈 , 他有着一些不同凡响的优秀品格:
其一 , 深明大义 。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 , 一个人的文韬武略为谁所用 , 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 。当其时也 , 为一己之富贵而趋炎附势 , 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 , 懵懵懂懂地供人趋使者更比比皆是 。赵云的选择如何呢?据《云别传》记载 , 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时 , 袁绍称冀州牧 。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 , 善云来附 , 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 , 君何独回心 , 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 , 未知孰是 , 民有倒县(悬)之噩 , 鄙州论议 , 从仁政之所在 , 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 。"这一段话 , 可以看作是赵云的政治宣言 。他的原则--"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 。在封建社会中 , 这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人生理想 。他先投公孙瓒是为此 , 后归刘备也是为此 , 而不是单纯出于私人感情 。正是这一点 , 使赵云大大高于一般的赳赳武夫 。
【揭秘:历史上谁才堪称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其二 , 忠直敢谏 。《云别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益州既定 , 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 。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 , 无用家为 , 今国贼非但匈奴 , 未可求安也 。须天下都定 , 各返桑梓 , 归耕本土 , 乃其宜耳 。益州人民 , 初罹兵革 , 田宅皆可归还 , 令安居复业 , 然后可以役调 , 得其欢心 。"先主即从之 。自此军民安堵 。这件事告诉我们 , 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 , 他不仅能从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 , 而且注意争取民心 。无怪乎刘备马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 , 以报袭荆州 , 杀关羽之仇时 , 赵云又挺身而出 , 竭力劝阻 , 指出:"国贼是曹操 , 非孙权也?魏 , 先与吴战" 。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 , 秦宓等人的诤言 , 一意孤行 , 终于遭到夷陵之败 , 使蜀汉元气大伤 。这从反面证明了赵云意见的正确 。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 , 在众多武将中 , 其他人都不曾象赵云那样 , 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 , 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