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通俗小说丑化了数千年的张士贵:大唐骑兵名将( 二 )


贞观十五年,雄据漠北的薛延陀统军南犯,唐太宗组织五路大军进行反击,张士贵一路出云中,大败敌军 。其他四路亦都捷报频传,薛延陀不得不遣使求和 。战争结束后,张士贵立即被召回京,依然统率禁军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诏令调集粮草,招募军士,准备东征高丽 。山西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薛仁贵到张士贵军营应募,成为其部属 。次年三月,张士贵以“辽东道行军总管”的名义跟随唐太宗东征高丽,十月还师,无结果 。但“安市大捷”却是这次东征中打得最漂亮的一仗 。这次战斗打响后,张士贵首先率领精部队冲锋陷阵,薛仁贵身穿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杀入敌阵的英勇形象,给亲临前线的唐太宗留下了极为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后来唐太宗曾对薛仁贵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东征回师后,薛仁贵一直跟随张士贵守卫玄武门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张士贵致仕,薛仁贵接替了守卫玄武门的重任 。次年,山洪暴发,由于薛仁贵奋力呼喊,救了高宗一命 。高宗特赐他御马一匹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薛仁贵二次东征高丽时,张士贵已经离开了人间 。因此,张士贵对其部属薛仁贵始终是信赖、器重并大力扶持的,根本不存在加害之事 。然而北宋以后出现的讲述隋唐故事的话本、小说和戏剧,却把张士贵说成是旧势力的代表,编造了许多迫害薛仁贵的故事,所有这些,纯属虚构 。这是宋代及其以后的文人学士为了通过讲述历史,影射和抨击当朝权贵而虚构的,都是特有所指的 。因此,虚构的历史上的张士贵是截然不同的 。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张士贵谢世后,陪葬太宗于昭陵 。
摘自《中华姓氏谱·张姓卷》
张士贵,虢州卢氏人,本名忽峍 。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 。隋大业末,起为盗,攻剽城邑,当时患之,号“忽峍贼” 。高祖移檄招之,士贵即降,拜右光禄大夫 。从征伐有功,赐爵新野县公 。又从平洛,授虢州刺史 。帝曰:“顾令卿衣锦昼游耳 。”进封虢国公、右屯卫大将军 。贞观七年,为龚州道行军总管,破反獠还,太宗闻其冒矢石先登,劳之曰:“尝闻以忠报国者不顾身,于公见之 。”累迁左领军大将军 。显庆初,卒,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
摘自《新唐书》
张士贵者,虢州卢氏人也 。本名忽峍,善骑射,膂力过人 。大业末,聚众为盗,攻剽城邑,远近患之,号为「忽峍贼」 。高祖降书招怀之,士贵以所统送款,拜右光禄大夫 。累有战功,赐爵新野县公 。从平东都,授虢州刺史 。高祖谓之曰:「欲卿衣锦昼游耳 。」寻入为右武候将军 。贞观七年,破反獠而还,太宗劳之曰:「闻公亲当矢石,为士卒先,虽古名将,何以加也!朕尝闻以身报国者,不顾性命,但闻其语,未闻其实,于公见之矣 。」后累迁左领军大将军,改封虢国公 。显庆初卒,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
摘自《旧唐书》
【被通俗小说丑化了数千年的张士贵:大唐骑兵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