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长平之战真的全怪赵括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长平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一场战争 。这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役,成为了秦国横扫六国的开端 。战争总是残酷的,有人胜利,自然也就有人失败 。这场战争成就了武安君白起,让他一跃成为了战国第一名将,同时,也让另一个人遗臭万年,这个人就是赵括 。
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在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事中,赵国之所以会败的这么惨,主将赵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至此,赵括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了后世人眼中“只会死读书而不知变通”的代名词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至少在我个人看来这种说法真的是太过于片面了 。
虽说,主将对于一场战争的成败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把一场战争的胜败全都归咎在某一个人身上,毕竟,谁也没有办法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 。再说,赵括的失败,真的全都是他自己的原因吗?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了,那就是赵孝成王 。
作为一个国家的实际掌权者,赵括之所以能够当上主帅也是他任命的 。不说临阵换将,本就是兵家大忌,作为一国之君,赵王手中的权力虽说不小,但是,临时更换战场上的主要将领,这样的大事,恐怕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吧 。
所以说,在决定任命赵括为主将之前,他肯定是和朝中大臣商量过的 。
我们都知道,赵括是名将之后,自幼熟读兵书,武艺超群 。对于这样的名门之后,朝中大臣对他肯定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如果,他真的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毫无实际作战经验的人,那么,大臣们又怎会轻易同意他担任主将率军出征呢?
所以,从客观来看,我并不认为赵括仅仅只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 。相反的,我认为他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官二代 。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明: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着,赵括自幼熟读兵书,才华出众 。每当他和父亲一起讨论各种作战案例的时候,其父都会被他驳得无话可说 。由此可见,在军事上他确实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 。按说,作为名门之后他们家还是有着爵位的,所以,赵括并不需要通过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来获得晋身之阶 。他本可以借着父辈的功勋,老老实实的在家安享富贵,但是,他却并没有这么做 。
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满腔报国热情的大好男儿 。
其次、有赵父那样一个在赵国军界泰斗级的人物,他根本不需要通过“妄谈军事”来博取名利 。虽说,他之所以发表那么多对军事的见解,不过,是因为他真的热爱这个行业罢了 。而且,司马迁说他只会夸夸其谈,毫无实践经验,这一点我也是不同意的,虽然,史料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
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作为一个军事世家的公子哥,他必然也曾跟随父亲上战场上真刀真枪历练过的 。
第三、我们再来说一说赵国当时的局势 。当时的赵国已经是内外交困了,赵王为什么会想到要换掉廉颇,这其中,虽然有秦国挑拨的缘故 。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赵王自己已经对这场战争失去了信心,他认为:廉颇已经没有赢的希望了,所以,才会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心态,更换赵括为主将 。
因此,如果理智来看的话,其实,赵括出征的时候就已经面临着必败的局面了 。所以,我们客观来看的话,这场战役的胜败,其实,并不全部在赵括 。至于赵括的问题,我觉得他爹说的对,不知兵… ...经验匮乏 。
虽说,从军中的威望和作战经验两方面来看,赵括都比不上廉颇 。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廉颇担任主角,他就一定能够打赢长平之战 。要知道,赵括接替主帅之前,廉颇就已经将军中的储备粮草快要消耗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