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卖官明码标价:有钱人最高能买多大的官?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 , 人生在世能混个一官半职的 , 就是件光宗耀祖的事 。即使挤不进官场 , 也会给自家门楣贴上副“耕读传家远 , 读书继世长”的吉祥对 , 以示自己并不是普通农家 。
其实 , 最早的官 , 都是世袭的 , 远古时代的人民 , 那是分为三六九等的 , 治理国家那是贵族的事 , 其他人靠边 , 该干嘛干嘛 。社会等级放开后 , 普通人家的子弟才有机会进入官场的 。
网络配图
古代中国的官场 , 官吏的来源无外四种:一是世袭(接班继承) , 老子英雄儿好汉;二是优选 , 如举孝廉、行科考等 , 俗称之为科班;三是军功 , 四是花钱买官 , 是为捐班 。
今天重点给你讲讲买官卖官 , 这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产业——卖官鬻爵 。卖官鬻爵这事早在秦朝就萌芽了 , 到清代更是被发扬光大 。以现代眼光看 , 卖官鬻爵是非常丑恶的 , 但是 , 在封建时代 , 它可是能做得“光明正大”的——以朝廷名义来干的一件实体经济 。
卖官鬻爵的初衷 , 是为了弥补财政不足 , 但是后来 , 生意越做越大后 , 就都变味了 。对于一个正常社会来说 , 什么都可以进入市场 , 唯独官位不能 。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秦始皇 , 清朝第一个卖官的康熙 , 都是为了筹集粮草扩军打仗 , 属于临时性财政措施 。当卖官鬻爵变成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 , 这个政权就进入倒计时了 。
比如汉灵帝 , 他是热衷于搞官帽批发的 , 那生意做得相当红火 , 结果很快就迎来了黄巾起义 , 有400 多年历史的汉代被他给玩没了 。
说到买官卖官 , 清朝是最疯狂的 , 也给后人留下许多有趣的故事 。
清代江苏松江县有个姓赵的布贩子 , 花钱捐了个六品通判 , 上任之前皇上照例亲自谈话 , 亲切地说:“卖布可是个赚钱的好职业 , 你舍弃个人利益来为百姓服务 , 这很好嘛 。”老赵诚恳地回答:“在商言商 , 卖布收入确实不错 , 但做官赚钱更多 , 而且更容易 。”皇上一听非常生气 , 怒道:“原来你是来做买卖的!回家卖布去吧 。“


网络配图
这老赵很有个性 , 当场就跑到吏部那儿 , 要讨个说法:“哪有这样做买卖的呀?东西不卖就不卖 , 但必须退钱!”吏部哪管这一套 , 赏他50 个嘴巴、100 大板了事 。
清朝人办事不地道 , 收了人家的钱财 , 只是说了句实话 , 就把人给开了 。咱再看看唐朝人是咋办事的吧:
武则天有个男朋友叫张昌宗 , 张昌宗有个弟弟叫张昌仪 , 张昌仪利用哥哥的特殊影响力 , 干起了卖官的生意 。有个姓薛的后备干部长期不能上岗 , 有一天直接闯进张昌仪的办公室 , 放下东西扭头就走 。张昌仪打开一看 , 哇 , 简历一份、黄金50 两!看完就让主管这项工作的吏部侍郎抓紧落实 。
吏部侍郎收到的条子比较多 , 临上会却找不到那份简历 。张昌仪生意很繁忙 , 只记得那人姓薛 , 把人家名字给忘了 。好在他应变能力强 , 临时想出个补救措施:这不难 , 看到姓薛的就画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