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界为何更偏爱清朝皇帝?清朝明君比明朝多吗( 二 )


如果能把万历王朝搬上屏幕,我们就会对这个朝代有全新的认识,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其历史意义和价值远比“康乾盛世”伟大 。为什么不敢平反万历,我个人认为万历年间君臣抗礼,滥骂皇帝的风气,就当代人也接受不了,明末时期的“民本主义”尤其是和“走进新时代”的“精英主义”正是逆向而行 。
过度夸大明代宦官专权以及特务组织的危害作用也是史学界有意加给大众的错误观念,其一,太监专权是一种非正常情况,不是国法赋予的特权,是由于皇帝个人原因造成的偏颇,这是明代政治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其二太监专权在明代虽然危害很大,但是时间很短,比较有名的太监有王振、刘瑾,危害最大的是大太监魏忠贤 。以魏为例,实际上魏忠贤能执政全赖天启皇帝,天启执政七年不到 。魏成势从天启四年到天启七年败亡,也不过短短三年时间 。加上其他太监执政的黑暗,有统计认为全加起来不过十二年 。应该算做非常时期 。就好比文革十年危害国家很大,但是我们能把文革当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本质特点吗?
所谓锦衣卫、东西厂等特务组织,其作用危害更不值得过分夸大,这种危害并不是因为其特务组织的存在而是看掌握在谁手里 。就世界各国而言,哪个国家没有内卫部门,国家安全部门?明代锦衣卫、东西厂虽然和弊政相伴在通常情况下并没有造成多少恐怖气氛 。其危害最烈的时期恰恰是魏忠贤时期 。魏用于迫害文臣,但是要说用锦衣卫、东西厂去监控天下儒生到是笑话了 。锦衣卫、东西厂主要集中在京城,在各地并没有情报组织网 。最多是奉命派遣 。针对的都是重臣和政敌 。而不是用于搞意识形态专制,抓思想犯了,针对和迫害儒生属于无稽之谈 。
对明清皇帝的比较也是文史界常用的障眼法,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首先应该看其人在历史上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现在的皇帝比较,深受“精英主义”影响,爱比较皇帝的个人素质,个人品德和能力 。一条船航向错了,技术越高明、越勤奋的船长带领全船离目的地越远 。康、雍、乾三代的勤政只能使“文字狱”、“愚民政策”等等恶政执行得更彻底 。
即便是个人素质比较,同样也要注意两代不同的历史条件 。比如明朝采用的是不完备的文官制度,是民本主义占主流意识形态 。而满清是部族统治,绝对的君主独裁 。皇帝权利大不一样,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清代不可能出现大臣们因谏阻皇帝出巡而被仗毙的惨剧 。万历贪财是因为他这个皇帝管不了国家财政,当初派出太监当矿监也是由于要修复被火焚毁的大殿,户部却不批款,才不得已派出太监的,这在“朕即国家”的满清皇帝根本不是问题,拿这个当皇帝品德对比,岂不是不公平了 。所以说明君和昏君问题也是文史界故意搞的褒清贬明的一种手段 。
【文史界为何更偏爱清朝皇帝?清朝明君比明朝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