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发动政变如何诛杀韦皇后?韦后怎么死的( 五 )


安抚好士兵之后,葛福顺把三颗人头拿给李隆基,李隆基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他马上做出下一步部署:自己坐镇玄武门指挥,葛福顺和陈玄礼兵分两路,杀进宫去 。
为什么李隆基不跟他们一起往里杀啊?因为,到这个时候,他们又面临政变的第三个考验了 。就是能否打得过府兵 。我们说过,当时韦皇后安排在长安的军事力量一共有三支:一支万骑,一支飞骑,还有一支是府兵 。从素质上讲,也许万骑和飞骑战斗力更强,从人数上讲,府兵更占优势 。现在,万骑和飞骑算是搞定了,但是,他们能否打败人数众多的府兵呢?李隆基仍然没有把握,所以,他安排葛福顺和陈玄礼先带兵杀进去 。如果顺利,他再跟进,反过来,如果不顺,他可能就另做打算了 。那么,这两支军队进展到底顺不顺利呢?史书没有详细的记载 。但是,从进军速度推算,两军的进展还是相当顺利的 。李隆基不是在二更才开始行动的吗?到三更的时候,葛福顺和陈玄礼的两支军队已经在宫里胜利会师了,换言之,他们一路根本没遇到特别有效的抵抗 。韦皇后安排的那么多府兵都哪里去了?倒戈了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这些府兵“闻噪声,皆被甲应之”,直接在阵前起义了 。为什么府兵会阵前倒戈呀?这就叫天意民心 。李唐王朝自从高宗后期就陷入动荡之中,现在,人心思定,对韦皇后那一套不感兴趣了!这样一来,政变的第三个考验也顺利通过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听到两军胜利会师的欢呼声,李隆基也带人杀进宫来 。三路人马汇合之后,更是势如破竹,顷刻之间,无论是仓皇逃跑的韦皇后、对镜画眉的安乐公主,还是故作镇定、首鼠两端的上官婉儿,都灰飞烟灭 。
眼看着宫里的厮杀告一段落,李隆基又派崔日用带领一队人马,出宫清理韦皇后的宗族和党羽 。崔日用本来是韦皇后这边的人,平时也没少跟这些人喝酒吃饭,可是政治上的敌人和朋友转化得就这么迅速,昔日崔家的座上客,转眼之间都成了崔日用的刀下鬼 。到六月二十一日清晨,韦皇后的党羽也被一网打尽,政变胜利结束 。这个胜利经过了那么多波折,真是来之不易 。论功行赏,一夜之间,刘幽求写了一百多道诏书,写得手都软了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开头说的那一幕,一百多新官穿着大红大紫的官服,走上街头,弹冠相庆!
对于这次政变,学者认为,它虽然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但跟以往的一些内争不同,它在唐朝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这是李隆基“拨乱反正”的第一步,没有这次政变,也就没有后来的“开元盛世” 。那么,李隆基为什么能够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取得政变的胜利?
李隆基为什么能在那么不利的条件下取得成功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史书中提到的用人方略 。具体说来,就是《新唐书》总结的 “刘幽求之谋,崔日用之智,钟绍京之果” 。李隆基虽然年轻,但是在用人方面已经颇有心得 。钟绍京用他的地理位置,刘幽求用他的发达头脑,崔日用用他的随机应变,甚至还有葛福顺用他的武力、普润和尚用他的宗教号召力、王毛仲用他的沟通能力 。这些人都是人才,能够让各种人才为我所用的,就是帅才,是王者之才 。但是,只讲用人还不足以解释他胜利的原因 。我觉得,李隆基取胜,至少还有三方面的因素:勇气、运气和人气 。
什么是勇气?对于李隆基而言,勇气首先意味着敢于背水一战 。李隆基是贵公子出身,在此之前从没有打过仗 。但是,在李唐王朝大厦将倾的时刻,他敢于挺身而出,以弱斗强,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政治勇气,正是这种勇气成为整个政变成功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