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发动政变如何诛杀韦皇后?韦后怎么死的( 三 )


韦皇后操控小皇帝,掌握朝政之后改元“唐隆”,寓意是使唐朝兴隆起来,以此掩饰她想要称帝的野心,谁知“唐隆”与“隆基”有一字巧合,竟成为李隆基举兵的心理支撑,这也是韦皇后所始料不及的 。然而,就在李隆基准备发动政变的关键时刻,他的贴身侍卫却逃跑了,这也预示了政变的成败难测 。那么,政变过程中还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险情呢?
二、钟绍京事件
那么,李隆基他们在政变中到底冒险没有呢?冒险了 。整个政变一共经历了三次冒险,对李隆基而言,也就是三大考验 。第一大考验是能否让钟绍京开门 。我们刚才不是说政变定在六月二十日吗?就在这天的傍晚,趁着天色昏暗,李隆基带领军师刘幽求、和尚普润以及保镖李宜德等人偷偷溜到了宫城北面的禁苑之中 。
他们干什么去了?找钟绍京去了 。钟绍京是李隆基从潞州回长安之后认识的朋友,当时正担任禁苑总监 。禁苑位置相当重要,在唐朝,禁苑就在整个宫城的正北面,而禁苑的最南端就是宫城的北门,进了北门,就是皇帝的后宫所在了 。李隆基他们想借此宝地,把钟绍京家建设成一个前敌指挥部,在这里就近指挥政变 。
到了钟家门口,李隆基举手敲门 。就在这个当口,对李隆基的第一个考验来了 。
什么考验呢?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钟绍京突然害怕了,不开门 。任凭李隆基在外面怎么敲,他就是不开 。这怎么办啊?正在着急的时候,屋里,钟绍京的夫人许氏说话了 。她说:“忘身徇国,神必助之 。且同谋素定,今虽不行,庸得免乎!”什么意思呢?替国家出力,天神都会保佑你的!再说了,你素日和他们同谋,就算现在反悔,你以为别人会饶了你吗?几句话说得钟绍京茅塞顿开,连忙把门打开,毕恭毕敬地把李隆基迎了进来 。
可能有人会想,好险啊,钟绍京心理的一点小小变化,居然差点影响整个政变的成败!是不是呢?钟绍京这个人的向背确实意义重大,但是,钟绍京不开门恐怕没有《资治通鉴》记载的这么简单,而是另有缘由 。什么缘由呢?我推测,钟绍京不是李隆基政变小组的核心成员 。他知道李隆基要政变,但并不知道政变的指挥部就设在他家里 。为什么这样推测呢?
唐长安禁苑唐长安一处最大的皇家园林,位于长安城北,紧接皇城北墙,是皇宫的重要屏障 。禁苑内驻禁军,拱卫京城 。
《新唐书》讲到李隆基政变成功要素的时候说,成功的关键在于“刘幽求之谋,崔日用之智和钟绍京之果” 。刘幽求是李隆基的军师,说刘幽求之谋当然是言之有理 。崔日用临时反水,投靠李隆基,能够看清形势,这是一种政治智慧,说崔日用之智也足以让人信服 。但是钟绍京就不一样了 。如果依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他临阵退缩,这叫什么果敢啊,这不是果敢的反义词懦弱吗!《新唐书》既然表彰“钟绍京之果”,可见钟绍京的现场表现,绝不像《资治通鉴》记载的那么懦弱 。可是,如果钟绍京不懦弱,他为什么一开始表现得犹犹豫豫,直到妻子点拨之后才开门呢?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记载怎么解释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钟绍京虽然平时跟李隆基有来往,但他并不是政变的核心成员,因此,事先并不知道李隆基的计划,所以看到李隆基一伙人突然出现,他没有丝毫的精神准备,这才不开门的 。后来,经过妻子的劝说和自己的思考,他决定支持李隆基,并且果断地打开门把他们请了进去,这才叫做“钟绍京之果” 。
钟绍京玄宗唐隆政变功臣之一 。事后任中书令,封越国公 。开元初年被贬官地方 。开元十五年入朝时,钟绍京垂泣奏曰:‘陛下岂不记畴昔之事耶?何忍弃臣荒外,永不见阙庭 。且当时立功之人,今并亡殁,唯臣衰老独在,陛下岂不垂愍耶?’玄宗感动,调回长安 。年八十余,寿终正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