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山东人吗?秦始皇是哪里人( 三 )


据说,由于伯益各方面工作都很出色,舜曾经想把大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先禅让给他,伯益拒绝了,舜才把大禹选作自己的继承人,并要求大禹之后必须把职位禅让给伯益 。禹继舜担任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举荐伯益之父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然而皋陶未及受政而亡 。《史记·夏本纪》载禹“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以天下授益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 。”说的是伯益接任大禹,主政华夏三年,此后主动退让帝位于大禹之子启,避居箕山 。另一种说法是,等到禹殁后,启便“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并将益杀死 。无论如何,伯益从此消逝于历史舞台,而“公天下”的原始社会为“家天下”的奴隶社会所取代,中国历史上父传子继的帝位继承模式由此开启 。及至嬴政吞灭六国,一统江山,自号“始皇帝”、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算是冥冥中为先祖打了个“翻身仗” 。据《后汉书·东夷列传》及《后汉书·西羌传》载,在夏一代,东夷部落始终与夏王朝不睦 。夏代初年,当夏启死后,东方九夷乘夏王朝内部混乱之际,袭取了夏都安邑,造成太康失国 。后来经过帝相,特别是“少康中兴”,又征服了东方九夷 。夏代末年,由于夏桀暴虐,东方九夷归附了商族,随成汤参加了灭夏战争,“伐而定之” 。尽管无法确定是否与传说中的夏启杀伯益有关,但商汤讨伐夏桀时,东方夷人是积极参与了的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献庚、阳甲都曾建都于奄(今山东曲阜一代),然后盘庚才迁到今河南安阳的殷 。商朝与东方夷人之关系,可见一斑 。西北大学教授段连勤在《关于夷族的西迁和秦嬴的起源地、族属问题》(《人文杂志———先秦史论文集》)中指出:“商族酋长汤率领商夷联军在鸣条与夏桀摔的夏军展开决战,夏军败溃,桀逃南巢(安徽巢县),并且死在那里 。商夷联军乘胜西进,攻占了夏朝的心腹地区汾河下游的大夏,并西上扫荡了泾渭流域的夏朝残余势力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学理认为,中谲很可能就是跟随这支商夷联军乘胜西进后,驻守到当地的东夷人 。
而这,就是有籍可考的最早西迁的秦人 。另一条重要的线索证实并清晰勾勒出了秦人西迁的路径,那就是“清华简”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这批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的战国中晚期文物,在展现先秦史实方面,恐怕比《史记》更有力 。清华简中有一种保存良好的史书,着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领导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将之整理成《系年》,作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整理报告的第二辑发表 。《系年》一共有138支简,分成23章,记述了从周武王伐纣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史事 。清华简《系年》第三章简文叙述了周武王死后发生三监之乱,周成王伐商邑平叛:
飞(廉)东逃于商盍(葢)氏 。成王伐盍(葢)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 。
“飞历”就是飞廉,“历”字从“甘”声,“廉”字从“兼”声,古音相近通假 。“商盍氏”即《墨子·耕柱篇》、《韩非子·说林上》的“商”,也便是称作“商奄”的奄 。飞廉参与三监之乱,失败后东逃到奄 。奄也即是《秦本纪》讲的运奄氏,属于嬴姓,飞廉向那里投靠,正是由于同一族姓 。当时今山东到苏北的嬴姓国族都是反周的,《逸周书·作雒篇》说:“周公立,相天子,三叔(管叔、蔡叔、霍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嬴)以畔(叛) 。……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征)殷,殷大震溃 。……凡所征熊盈(嬴)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 。”这充分讲明了嬴姓国族在这场战乱中的地位 。由《系年》简文知道,商朝覆灭之后,飞廉由商都向东,逃奔商奄 。奄国等嬴姓东方国族的反周,飞廉肯定起了促动的作用 。乱事失败以后,周朝将周公长子伯禽封到原来奄国的地方,建立鲁国,统治“商奄之民”,同时据《尚书序》讲,把奄君迁往蒲姑,估计是看管起来 。但在《系年》发现以前,没有人晓得,还有“商奄之民”被周人强迫西迁,而这些“商奄之民”正是秦的先人 。(李学勤:《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光明日报,2011.9.8)李学勤认为,《系年》有许多可以补充或者修正传世史籍的地方,“有时确应称为填补历史的空白”,“关于秦人始源的记载,就是其中之一” 。在他看来,秦国先人“商奄之民”在周成王时西迁,性质用后世的话说便是谪戍 。其所以把他们遣送到西方,无疑也和飞廉一家有关,因为飞廉的父亲,正是中谲 。中谲有为商朝“在西戎,保西垂”的经历,并且与戎人有一定的姻亲关系 。周朝命令“商奄之民”远赴西方御戎,“完全不是偶然的决定” 。当然,在一些其他学者的研究中,秦人西迁还有别的路径和支脉,但秦人出自东方———具体地说是出自山东莱芜,在当今已是相当广泛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