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第一名将为什么不是白起王翦而是司马错?( 二 )


张仪越说越兴奋,仿佛天下已在掌中,末了轻描淡写的加了一句:“至于蜀国,蛮荒小邦,偏处一隅,劳师动众去攻打,未必有什么收获” 。
从这番话可以看出,张仪的思维仍停留在春秋五霸时代,未能与时俱进,秦国统一之势已成,哪里还用打周天子的旗号?平白落下劫天子的恶名!秦军东出函谷关,决胜中原,这是大势所趋,但非要从险道深入万山丛中与三晋搏命,简直是白痴战略 。这个战略也暴露了张仪的私心,他在魏国罢相主要是政敌公孙衍的阴谋,以张仪的为人哪里肯吃这个哑巴亏,所以一力主张东进 。
张仪的胡扯惹恼了都尉司马错,他立马站出来反驳 。在秦国的大将里,司马错一向低调,没有型男白起那么有名,但也有人认为他才是秦国最出色的战略家(没有之一) 。司马错的主张很明确,取蜀是第一要务 。
司马错认为秦国要统一天下,扩张领土、增加财富和施行仁政,这三条缺一不可,当然要从最容易的扩张开始 。蜀国虽然富庶,地盘不小,却是蛮夷番邦,僻处边疆,以秦国之强取之如探囊取物,其它国家也不会干预,反之东进则必然招致六国的联手抗击 。拿下蜀国,不仅扩张了领土,还可得到财富,一举两得 。
这番分析鞭辟入里,听得群臣频频点头,然而这还只是司马错大战略的第一步 。得蜀之后,占据上游形胜之地,再收巴蜀之兵,造大船浮江攻楚,必定取胜,楚国一亡,天下可定矣 。司马错的战略清晰可行,又不像张仪有那么多纵横家的俗套子,秦惠文王听后一拍大腿,马上采纳,并且指定张仪和司马错一起挂帅出征 。
我们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司马错的这个计划,秦国要统一天下至少多花五十年 。在东方战线上,秦国噼里啪啦的打了二三十年,白起今天10万、明天20万的斩首,都打不疼三晋,换个二流将领,有时还打不过赵国 。
司马错坚持取蜀另有一番深意,是张仪、白起甚至很多后人都没有想明白的,秦国之所以战无不胜,源于高得吓人的军功奖励:
1、普通士兵斩甲士一人,赐爵一级,可得田地一顷,宅九亩,并可获得奴隶一人;
2、军官斩甲士一人,还可晋级为五十石之官;
3、军官斩甲士二人,可晋升为百石之官;
4、任何人杀敌超过5人,即可得到五家的奴隶以供役使 。
一百年间,秦军仅有准确文字记载的歼敌数目就达到 130万,平均每年歼敌13265人,相当于每天37人,如果完全兑现这些奖励,那么秦国将会增加数量惊人的地主和奴隶,这对国家来说根本是吃不消的,更不用说关中平原的农业潜力已经压榨到极限了,如果没有新的资源注入,秦国的战争机器迟早会有停下来的一天 。

取蜀与安蜀
不过,蜀道之难是有名的,秦国要顺利入蜀免不了耍些阴谋诡计 。
古蜀国是史上最神秘的国度之一,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讲的就是这个国家 。蜀国的开国君主杜宇,人称望帝,半人半神,英明豁达,很受人民爱戴,后来杜宇依着尧、舜、禹的惯例,把王位禅让给了鳖灵,这就是蜀国的丛帝 。
鳖灵死后,历代的蜀王都不成器,秦惠文王觑出机会,就让人凿了五头石牛,每头的屁股后面放一堆金子,愣说是石牛屙出来的,蜀王一听马上派人索取,秦惠文王满口答应,蜀王于是找来著名的五壮士,凿山开路迎接石牛,这就是“五丁开山”的典故,这条路从今天陕西勉县一直向南,越过七盘岭进四川,经朝天驿直通天险剑门关,后世称为石牛道 。
可惜路是通了,石牛却不出货,无脑的蜀王又找秦国想办法,“好心”的秦国答应另送五位美女,蜀王再派五壮士去迎接,结果半路遇上塌方,壮士和美女都挂了 。